各种阐述
呃,因为小水是个话唠的人……所以每次有话总想在作者有话说里跟大家交代下,但又不想造成伪更,于是单独开辟一章,专门阐述些跟啰嗦有关的话题吧!!!t_t
1、小水为毛总拿回部跟蒙古作比较:
答:乾隆二十五年(1760),乾隆爷因图尔都家族在平叛大小和卓之乱中协助清军,论功行赏,图尔都的五叔封辅国公;六叔帕尔萨封三等台吉;堂弟玛木特封头等台吉;图尔都自己也是封了头等台吉。这些爵位本身就是清朝对蒙古贵族的封爵名,倒并非是乾隆爷拿他们两族来做比较,只是在他的眼中,对待这两族的态度应该是相同或者相近似的。
2、回部跟大清朝到底是不是敌对势力:
答:从维吾尔族跟满族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不是,起码不全是。
清朝是打下了回部,但当时回部的政权也不是独立的,当时回部是在准噶尔的武力统治之下。1678年,葛尔丹率兵进攻并占领了天山,准噶尔对回部的政策是扣押质子,以达到对回部的控制。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攻克伊犁,释放了作为人质禁锢于伊犁的大和卓波罗尼都、小和卓霍集占。
这就好比当初东三省被日本人占领了,又有一伙儿人打过来,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站在小日本一边帮着抵抗新的入侵者,还是伺机报仇先把小日本打趴下,剩下的问题以后再说?我不知道别人,但我一定先打小日本。从一个自由的民族被迫成为一个被奴役的民族,和从被这个奴役到被另外一伙人奴役,我觉得仇恨值是截然不同的。当然作为被奴役一族,你也有可能被小日本强制拉去战场上服役,但你真心希望小日本胜利吗?答案可想而之。
回疆当时就被清军攻克了,准噶尔人口锐减、几近灭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回部人民自由了,但他们又重新面临了一个问题。西域这块儿地方在历史上一直就处于这么个尴尬的地位,它总是被周围势力抢来抢去。它人口不够多,势力又散乱,很容易就能被人逐个击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回疆就在清政府的卧榻之侧,这种尴尬关系,回部人民也能预料到。
于是回部当中就会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以大小和卓也就是当初被质押那两位哥们为首的,他们认为回部人民应该争取完全的自由,应该恢复自己独立自主的领导权。回疆这块地域,在经过准噶尔的武力蹂躏、大清朝的铁骑践踏之后,依然要燃起战火,高举战旗,为了自由为了和平,冲啊!!!(当年辉煌一时的准噶尔都被灭了,作为曾被准噶尔统治的回部无异于以卵击石,若让小水评价此行为,只有一个字——二!)
另外一种声音就是以图尔都家为代表的,回疆已被清军攻克这是现实,回部的武力比大清弱小这也是现实,如何能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为自己、为自己的族人争取最大的利益、最大权益,如何能让早已满目疮痍的家乡不再受战火侵扰,这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所以在大小和卓纠集人马于1756年开始发动叛乱的时候,图尔都的家族并没有加入叛军,反而在后来主动配合清军,加入平叛行列。
(这里我顺便补充一句,其实这场叛乱最初的挑起人是准噶尔的辉特部首领,他的目的是为了给回部人民争取自由争取独立的政权?偏偏大小和卓就这么先后加入到叛乱中了,麻痹我真怀疑这俩哥们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大小和卓之乱后,图尔都家族作为有功之臣,被乾隆召到北京,并封了爵位。而回疆地区自然也归附了大清朝。在这里我要再拿历史举个例子,可能未必恰当哈。大家可能认为同样是依附于别人,回部人民心中未必甘愿。但咱得想,被同为游牧民族的准噶尔领导,和被地广物丰又天高皇帝远的大清朝领导,哪一个的日子相对来说舒坦些?盛唐时期西域也是处于大唐的领导之下,唐在龟兹设安西都护府,管得就是天山到昆仑山之间这一片儿。那时候唐跟天竺也打,跟吐蕃也打,跟波斯还打,争得是什么?还不就是西域这块的统治权。那时候西域那么多小国,兵力还不如咱大唐一个镇的驻兵多,夹缝中求生存,只能谁打过来它就听谁的。但在唐朝出兵时,大部分地区还是派了援军,站在大唐一边。为什么?大唐有钱啊富庶啊盛世繁华啊!那时候他们作为大唐的附属,每年是要向朝廷进贡,可皇上高兴啊,一看这些部族首领那么听话,赏!大唐是什么地方,天朝上邦,赏的东西能差得了?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我觉得那时候唐朝对西域各族的态度是,投我粒小种子,我就给你发棵摇钱树!当然,这仅限于盛唐时期,安史之乱后,西域各族就基本上跟大唐saygoodbye了!为毛?唐朝开始衰败了呗!我举的这个例子,运用到回部人民身上未必恰当,但就当时的情形综合考量,归附与处于盛事的大清,未必不是一个双赢的抉择。
当然,以后如何,要看事态走向,如果清朝派了个残暴的官员来管理回疆地区,正所谓阳奉阴违,乾大叔的目的或许是为了安抚回部善待回部,但下边这些货有明显的种族歧视恶意欺压回部、整治回部,那今后的势态发展,还真不好说。所以后面,我要为回部人民开第一次金手指,嘿嘿,你们看到就明白了。
顺便说一句,准噶尔是蒙古的一支,如果按照打仗就是仇人的道理,难道说当时满清之间也是敌对关系?很显然,不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