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林黛玉守孝,其实她进贾府,就守母孝。原文也明说,是因为母亲贾敏病逝,才千里投亲,去了贾府。
一直守孝。她年纪又小,所以,这才是和贾宝玉的婚姻始终没法明说的礼。等她年纪大一点,父亲又病逝。
而贾府这等人家,规矩错不了,尤其在外面。
原文回,贾母清虚观打醮的时候,有道士说亲。贾母推说贾宝玉的亲事,要等他年纪大一些。
何尝不是因为一早说好的宝二奶奶,外孙女林黛玉三灾九难,父母双亡,父孝按说也得是三年。
可以推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亲事一直没定下来。也怨不得,林黛玉年纪越大,越忧郁。
偏她是个多心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多思多虑了。
尤其遇到了薛宝钗。
天子脚下,古代礼法,为尊者讳,反倒不好放肆。薛宝钗明明是进宫候选,也不便明着夸。
便都说,她是个挑不着错处的人,就算是贾府后院姐妹之间玩闹。
史湘云是《红楼梦》里一个姗姗来迟的姑娘。她在第二十回的时候才出现。可是,她却已经和林黛玉、薛宝钗很熟悉了。
在这一回里,史湘云就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薛宝钗的欣赏。她对林黛玉说:“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
可见,在史湘云心里,薛宝钗是一个几乎完美的人,至少和林黛玉是不分伯仲的。
第三十二回里,史湘云还对袭人说:“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原来是宝钗姐姐给了你。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了。
但是我们也的确可以看出,在史湘云眼里,薛宝钗给了自己亲人般的温暖。
也就是说,薛宝钗确实是个善解人意、宅心仁厚的。说得多了,贾府内宅第一得意的林黛玉便又犯了小性子。
而贾府出了一个贵妃元春,接下来,阖府下人自然清楚要如何来说话。
来促成另一个日后的贵妃,杨妃,薛宝钗。
杨妃,唐朝玄宗皇帝宠妃杨玉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了名的四大美人之一。
而在她之前,唐玄宗还有个宠妃,武惠妃。《红楼梦》原文提到,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
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贾宝玉因与林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林黛玉小性子也罢,真性情也罢,也是因为来了外祖母家吧。或者说,她的终身早早定下了。
古语云,姑表亲,舅表亲。也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种。黛玉去了婆家,又是母舅家,养得更娇。
远在姑苏的母家林家,林如海和贾敏,还不敢这么娇惯她。
就像贾府三春。规矩,比她好。但林黛玉刚进贾府,规矩也是极好的。
另一种,隔代亲?
除了外祖母贾母,其实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也是有管教责任的。再想想,贾宝玉,王夫人自己都承认,他是个混世魔王,似乎不难明白了。
这种人家,可以参考古代小门小户的童养媳,当然,是有规矩的人家。
儿媳妇自小养在婆家,婆婆亲自教导,是任谁都挑不出错的。
舅母王夫人不答应,一开始便不会这么安排。
黛玉身子不好,宝玉房里做姨太太的丫鬟不是一早备下了?再说,这种大家闺秀。
秦可卿出身不算高,跟王熙凤性子差不多,掐尖要强,却又多思多虑。
她原来,身子骨没准很好的。活了多少岁?
所以,这都不是理由。古代结亲,是结两姓之好,这种亲上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回到原文。
贾府三春,在古代是要嫁出去的,伺候姑婆,不知道婆家为人便要管得严些。而阖府下人,自然会看风向。
不过数月,贾府正经三个孙女,三春,便也都比不上黛玉这个日后当家的宝二奶奶。
非要说,便是如此。所以,林黛玉才是如此。
相比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谨小慎微,一副大家闺秀的做派,也有些疏远。
此时的林黛玉,逮谁怼谁,说明她此时正是贾府内宅当家老太太贾母、管家太太王夫人跟前,第一得意的人儿。
大概当真是无敌于贾府内宅的高手寂寞,林黛玉内宅转悠几圈,跟要进宫待选的薛宝钗又怼上了。
王夫人现在就贾宝玉一个嫡亲儿子,赵姨娘的儿子她可没有抱养,如今也养不亲了。
她看黛玉,养在身边的小儿媳妇,只会比长子贾兰的媳妇李执更重几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既然清楚,儿子又是她的命根子,便不会对日后可能、而且是很有可能的儿媳妇黛玉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