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煮好了,曲二娘按高歌的要求切好装盘,等林凤玲和可儿回来再炒。
高歌去菜园溜达一圈,蔬菜长势良好,摘了需要的几样菜。碧绿的黄瓜真是诱人,高歌忍不住咬了一口,清香脆甜真好吃!
在这个时空,一切都按着自然的规律生长,没有任何东西是成的。现代社会农业的高度文明、高度科学,暗示着生命体将逐步走向疾病,直至灭绝!
高歌无奈的摇摇头,何必去管那些她无能为力的,好好享受原生态自然农耕吧!
高歌把泡好的绿豆倒进小锅,该煮绿豆汤了。
曲大娘笑呵呵的走到灶间门口说道:“小唐带来的米啊豆啊,咱们可得加紧吃,不然就生虫子了。”
“嗯嗯,明儿就煮粥。”曲二娘也笑道:“就是实在!”
曲大娘会心的一笑,“性子一点没变。”
高歌一旁听着俩姥姥说话,思忖一定不是说的小唐,小唐只是晚辈,做不得主的。说的那人肯定是姥姥娘家人,不禁对那位“实在人”心生好感。
天儿越来越长,林凤玲和可儿踏着夕阳回家来。今天采的比往日少。近处的都被她们采完了,又不敢深入大山,只得往远处走,一去一回费了不少时间。可儿有些懊恼。
高歌赶紧安慰可儿:“三姐,明儿我教你认识新的药草,咱们把采过的地方再走一遍,只采新的。等这一遍采过去之后,以前采的那些柴胡啊田七啊又都长大了。”
可儿点点头,歌儿总是有主意。
吃过晚饭,冲了凉,一家人在院里乘凉消食。
曲大娘问高歌:“歌儿,那个小炉子是你买的?”
“是,给二姥姥煮茶饮需要无油的锅,用小炉子煮方便些。”
曲大娘曲二娘自然知道高歌买的三件套价值几何,小女娃做事周全,不吝银钱也不枉花银钱,是当家理财的好手。
曲大娘曲二娘谁也没提银钱的事,这让高歌心里舒坦极了。
闲聊了一会儿,各自回屋歇息。
“姐姐,歌儿还买了两大袋子棒子面,是不是不想和咱一起吃饭了?”
“应该不是。找时机问问凤玲便知。”
翌日,林凤玲和可儿依旧去采药。
高歌烧了开水把所有的马齿苋烫了一遍,曲二娘不明白为什么要烫。
高歌解释:“这菜不是黏吗,烫一下可以去除粘液,也好晒。不烫的话毒日头要十天半个月才晒干,烫了只需三四天就晒好了。”
曲二娘扫了块空地将烫好的野菜摊开晾晒上。
祖孙三人继续做裤子。
有了第一条裤子的经验,可儿的这条非常顺利的完成了。看看时辰尚早,曲二娘把换弟的裁出来了,因为都是裁的瘦腿裤,因此每块布都剩下不少。曲大娘曲二娘挑选剩下的布料给大宝拼了两条小裤子。
高歌喜欢这两条裤子,曲大娘曲二娘手巧,颜色搭配得好。这拼接款满满的时尚感。
曲大娘收拾炕上的碎布头,高歌猛然想起可以用碎布头做枕头。林凤玲娘儿几个都是枕砖头的,曲大娘曲二娘枕的是极精致的木枕,一样的梆硬,高歌只一想到木枕头,连头带脖子就都不舒服。她要先做一个给林凤玲她们看看,她相信她们一看准会喜欢上的。
“大姥姥,这些碎布头给我吧,我用它给您们变个戏法。”高歌笑嘻嘻的道。
“变戏法啊?好啊。”曲大娘说着,将捆扎好的布头递给高歌。
枕头皮好说,枕芯用什么呢?高歌又怀念她的五皮枕头了。苹果皮、梨皮、橘子皮、西瓜皮,她都留着。西瓜皮切成细丝桔子皮掰成块儿,不能太大,否则硌得慌。晒干后配上荞麦皮,装进枕皮里,便收获了一个散着水果清香的枕头。在炎炎夏日,淡淡的橘子香往往令她口水直流。
去问问大伯娘哪里可以找到荞麦皮或秕(bi)谷吧。高歌去了高树声家。
树声婶子和乔红珍在一处做针线,见了高歌很是高兴。询问高歌在曲家住的怎么样,又见高歌面色红润,透着健康的光彩,二人算是放心了。
“二奶奶,大伯娘,知道哪里有荞麦皮、秕谷吗?”高歌抱着树声婶子家的小花猫,逗弄它的小爪子。
“倒是有人种荞麦,种的也不多,打下来的皮儿随手便丢掉了。秕谷也没啥用,牲口不吃,烧火压火(压火的意思是不起火苗),也都是扔掉不要的。”树声婶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