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爸卫妈十分疑惑,问了原因之后也很无奈。原来暖日的同学现在都在风言风语的说她天天打车回家,如果不是家财万贯就是娇生惯养。要不然为啥其他交通不便利的同学可以骑自行车上学放学,而暖日却偏偏要做小轿车呢?
九十年代的惟州,经济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养得起私家车的很少,能够出门就乘出租的也不多。而暖日一个刚上初中的小女生居然天天花上十几块钱打车回家,别说同学侧目,就连一些老师也很好奇她的家庭背景,虽说学生简历表上写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可哪个工人家庭能让自家孩子这么花钱啊!
那个时候的学生,基本都成群的结成小团体,自习课传传小字条,下课一起说说八卦。而暖日无疑成了那个八卦中最常被谈论的对象。就连刚开学时和她较好的两个女生也在话里话外的试探她,并且开始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
暖日能够理解这种转变,可不代表卫爸卫妈不为女儿着急。卫妈心想明明闺女的同班同学中有个男生家里人都是干部,隔壁班还有个女生家里条件更好,怎么偏偏就自家闺女被排挤?
其实,学校中每一个小团体都是一些性格,爱好相近的孩子组成的,而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基本都是下过乡的知情,回城之后也都进了工厂做了工人,虽说也有一些家世好的,可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同学都是生活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如果仅仅是知道自己身边的同学家里有钱有势力,大多数的孩子也许并不会在意,也不会觉得与自己有怎样的不同,毕竟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孩,交朋友不会受那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他们没接触过社会,还不懂什么是仇富心理,也很少会嫌贫爱富的去选择朋友。
可一旦有那么一个人把自己的不同之处明显的表现出来,难免会引人注目。或许因为年龄小,还没有学会嫉妒,可却已经能够在潜意识里做出区分。
于是暖日被同学们孤立了……
于是卫爸卫妈想了个办法,咱也骑自行车去上学!
刚巧赶上惟州有抽奖,奖品正好是自行车,卫爸兴冲冲的去买了二百块钱的奖券,心里想着一百张奖券总不会什么也不中吧……也确实中了点奖品……卫爸捧着整整二十五双袜子哭笑不得。
因为抽奖地点在新港区中心广场,离卫奶奶家不远,卫爸合计着自家又不缺袜子穿,不如拿去让卫
奶奶给家里人挨家分上一两双。
可一进屋,却发现客厅中间整整放着三辆崭新的自行车。
“要我说如眉就是命好,那手气就是壮,二十块钱居然抽中了三辆自行车!”卫奶奶得意的说。
“可这三辆自行车她一个人哪骑得过来……如眉大方,除了留了一辆自己骑,剩下的两辆就给咱家能用上的小孩子分了。”卫奶奶又说。
卫爸心中一动,自己闺女刚巧需要一辆自行车,这事儿家里人也都知道,中心广场抽奖的事还是如眉告诉自己的呢。虽说自家也不是买不起自行车,可若是如眉有这个心意,那不是更好?侄女上初中,当姑姑的送了一辆自行车,说出去也好听啊。当然这车子也不能白要,现在这种24型的自行车售价大约500元,他也不能让如眉吃亏……
“冰冰上四年级了,初中还不知道会考到哪儿读书呢,得先给她一辆预备着以后用。文萃也五岁了,再过二年也得上学了,到时候冰冰有了自行车,她准羡慕,上午如眉把车子推回来时就说也得送文萃一辆。”卫奶奶的话仿佛一盆冷水将卫爸浇了个透心凉。
“文萃以后也是要上新港三小的,离家里就五分钟的道儿,也要骑自行车?而且那么大点的孩子自己骑车你们放心么?”
“那哪能放心啊,也不是让她骑着上学,就是留着玩呗。”
“那这二年这自行车就干放着?目前冰冰和文萃好像哪个都用不上啊……”
“放着就放着呗,既然给了她们,她们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呗,咱们就别管了。”卫奶奶不乐意的打断卫爸的话,又看看卫爸提在手中的一口袋袜子,顺手接了过来,“这么多袜子哪穿的完哪,我先拿去收起来,等待会儿分给如汇她们。”
“爸爸,你今天中了什么奖?”暖日的话打断了卫爸的思绪。
“……就中了几双袜子,都给你奶奶送去了。”卫爸吞吞吐吐的应道,自行车这事儿还是先别告诉闺女了,省的她难过……
暖日一笑,那她小姑的自行车她老爸应该也看着了吧,估计今儿这么反常准是被气着了……
从惟州开始出现抽奖热潮时,暖日便记起了这段情节。那个时候的暖日家条件一般,卫爸卫妈也没惦记着去参与。可以说整个卫家只有她小姑去抽了几张奖券,中了三辆自行车。
上辈子暖日初中读的是三十中,那个时候家里还住在望西街的小房,交通不便利,根本不通公交车,父母便惦记着给她买辆自行车上下学。那天是周日,她们一家三口照例去卫奶奶家串门,只见卫小姑在楼下喊人,之后在卫爸和卫二叔的协助下将三辆自行车扛到了楼上。再后来就是分车了。那时的梁冰没有提前读小学,只是按部就班的上了三年级,可卫小姑分了她一辆车子不说,还让她先挑的款式和颜色。之后又送了一辆给卫文萃,最后对卫爸和卫二叔说,自行车不够分了,暖日学校离家不远,舒宁也还小,都用不上,就不给他们了。仿佛是忘了前段时间她还劝卫爸给暖日买自行车上学用,也忘了舒宁只比梁冰小半岁,比文萃还要大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