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收了信,得知姬辰平安,战事顺利,他自是高兴。
夏天的时候,京城来了消息,西边战事结束,三殿下回京。
此番征战,大周西边疆域直扩展到海上,外域人丢盔弃甲逃进南部大沙漠,大军才停止追赶。至此,向北向西,不到十年间,三皇子姬辰已率军将大周领土扩大一倍不止。百姓称赞,群臣拥立,皇帝不得已,废了原太子,改立三皇子姬辰为太子。
原太子被废,却也解了因勾结外域人的软禁。皇帝终是放不下元后,力排众议,给了废太子一个闲王的称号,允其长居京城。
秋天的时候,皇帝突然病逝,新帝登基,大赦天下。
彼时贾环正在茶楼里喝茶。
许二娘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织布厂投产不到一年,桑榆县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织布城”。如今已不需要派人往府城送布。这里有大量的布匹,产量高,品质稳定,价格合适,自然就有大批的商人前来收购。
县里往来的人多了,这几个月内,街上的茶楼酒馆、客栈食肆也陆续新开了不少,往日平静的小县城竟有了几分欣欣向荣的意思。
文风问贾环,“爷怎么又不高兴了?”
按理说,三皇子登基,他们家大爷被调回京不就是早晚的事了吗,这应该高兴啊,怎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贾环摇头,什么也没说,按了按隐隐刺疼的额角,让文风拿了温水,吃了颗止疼定神的药丸,继续听周围人的议论。
“爷,要不,咱先回府衙休息?”文风提议。
--------------------
回京
36
姬辰顺利登基,贾环自然高兴,但高兴之余又有些落寞。
彻底不可能了。
入冬的时候,贾环收到了探春和赵姨娘的信,探春乡试中了,第三十二名,慕青歌更是中了第一名,有望连中三元。还有一人,林黛玉,去年中了府试,今年春过了院试,秋天又过了乡试,第三十六名,紧跟着探春。
另外,巧姐儿进了女子学堂读书,宝玉不放心,担心王仁不死心,要硬抢巧姐儿回王家,于是每天接送,一来二去,最后干脆应聘了女子学堂的教书先生,负责初级班启蒙。
转眼到了年底,今年过年桑榆县比以往热闹了许多,鞭炮声不绝于耳,烟花也没怎么断过,街道上舞狮舞龙,欢声笑语,熙熙攘攘。
平日的时候,府衙里还会有厨娘做饭,过年的时候倒是没人管了。贾环给厨娘放了假,让人回家过个团圆年,他自己带着府里几个人去了县上新开的酒楼。
贾环带头点了几个菜,将菜单交给文风,说,“今天过年,我请客,菜随便点,酒随便喝。文风那里有红包,你们自己分了。”
贾环知道他在这里这些人没法尽兴,吩咐完之后便一个人去了楼上包间,站在窗边看街上人来人往。
快要到子时时,突然飘起了雪花,街上的人更高兴了,随处能听见有人讨论,“瑞雪兆丰年”“是个好兆头啊”。
贾环满是欣慰,今年毕竟是姬辰登基的第一年,古人多迷信,若今年一年都顺顺利利的,姬辰也会好做很多。
雪越下越大,没一会儿便是白茫茫的一片。贾环伸手去接雪花,他掌心温热,冰冰凉凉的雪片落在手里很快就化了,只留一片雪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宜兴土木。
织布厂出钱,县衙牵头,重新修了城门、街道,买下织布厂西侧的贫民区,一部分新建了纺织学院,另一部分扩建厂房,还修了学生和职工宿舍。
四月中旬的时候,贾环正在工地,刚进休息室,文风就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中了!中了!大爷,咱们家大小姐中了!二甲头名!”
贾环愣了下才反应过来文风在说什么,兴奋地抱住文风,“姐姐真中了!”
“真真的,户部尚书瞧见咱们家大小姐的文章,赞不绝口,直接就要去了,给了从四品的户部郎中,比状元的官职都大呢。”文风骄傲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上先皇在位时对世家大族的几次清洗,朝中空闲的职位很多,此次殿试,又是姬辰登基后的第一次,过了殿试的,基本都被授了官职。
一甲三人按例进了翰林院,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慕青歌,第一位女探花林黛玉。
黛玉被点了探花,本可以做榜眼的,但历年探花郎都要才貌双全,黛玉明显更适合探花。
贾环笑出了声。
书中弱柳扶风的林妹妹成了鲜衣怒马游街的探花郎。人生起起伏伏,经历了这么多,想必早不是大观园里对花落泪的林姑娘了,若是还能见到,该叫一声林大人了。
都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穿的这版红楼梦也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变了,如今姬辰坐上那位置,如何会有乱世,开天辟地头一等的盛世还差不多。
贾环大笑。
“爷这是听到大小姐中了,高兴的?”文风笑着问。
贾环点头,“也算是。”
又有小厮急着跑过来,一脸兴奋,“爷,京城有人来传旨,此时已经到了府衙了!”
“何时到的,可安排妥当?”贾环问。
“爷只管放心,刚到,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小厮回道。
“行,快回去,别让人等久了。”
那传旨的小太监是何宥新收的徒弟,年纪不太,但人很伶俐,甚得何宥的心。来桑榆县之前被何宥耳提命面地提点过,因此对着贾环恭恭敬敬,丝毫没有架子。
新帝的旨意,调桑榆县县令贾环回京,升工部侍郎,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