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也没辙,为了调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便在1901年将总邮政司下面安排了一个“邮政总办”的职务,由法国人帛黎担任,邮政大权其实算是落入了法国人手里。
当然也是因为赫德的海关收入更高,实在忙不过来。
最搞笑的还是咱大清,人家抢着吃自家的肉,还得当和事佬去分肉!
各国之所以这么重视邮政,肯定不是真心为了帮着大清挣钱,心里的鬼算盘打得响得很!
举个小例子就明白了:1902年,上海的邮局发现一件包裹中藏有吗啡,价值高达3000两!
此外什么贵重金属、珠宝首饰、珍珠项链等等应有尽有。
有这个东西做掩护,他们就可以偷偷摸摸搞走私,逃过海关的税收和检查。
居心叵测啊!
第十八章大清邮局
大清邮局最近刚从总税务司署内搬到了崇文门大街,也就是现在北京站的南边。
从同文馆过去要5里地,丁韪良出门叫了两辆人力车。
人力车在上海叫做黄包车,因为一般会统一涂装成黄色。
北京等地则因为它从日本传过来,所以叫做东洋车,简称洋车。
李谕和丁韪良各上了一辆,给李谕拉车的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身材虽然不高,不过看起来很结实。
他们自然不可能并驾齐驱,两辆车一前一后隔着有十几米的距离。给丁韪良拉车的明显是个老手,拉得很稳,路也熟,跑在前面。
李谕所坐的车手则明显踉跄许多,虽然力气很大,不过速度一点都不均匀,坐起来有点颠。仿佛丁韪良坐在一辆高档奔驰轿车上,而李谕则是坐在一辆板悬的五菱宏光中。
车轮轧过一块石头时,李谕屁股都离开座位了,结结实实给吨了一下,车夫回过头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老板,您多多见谅!”
李谕也没有责怪的意思,毕竟都是底层人民在挣辛苦钱,于是道:“没事,你慢点开,哦不,慢点跑就行。”
车夫说:“老板多担待!俺刚拉没几天。”
李谕闲着没事,和他聊起了天:“听口音,你不是北京人。”
“老板好听力,俺是从张家口过来的。”
没想到又遇到了一个北漂,李谕问:“怎么不在老家呆着,跑京城里来?”
车夫说:“是俺哥说在城里挣钱多,也比乡下轻快点,俺哥就是前面给洋大人拉车的。”车夫边跑边说,看他气息很平稳,身体素质想必很好。
李谕讶道:“这活儿还轻快?”
“那是!下地干农活可比拉车累多了!”
李谕对拉车和种庄稼都没有什么概念,继续问了句:“拉一天能挣多少钱?”
“俺现在挣得不多,但是俺哥挣得多,一天多的时候能两百多个钱!平常也得一百五六十个。”车夫还挺实诚,有啥说啥。
李谕心算了一下,一个月差不多有4500多文,按照当时差不多1:1500的银铜比率,差不多3两银子。
李谕说:“还不错啊,现在一个月能挣3两银子不少了。”
车夫咧着嘴笑了笑,回头看了一眼李谕,说:“老板面白干净的,一看就是读书人。您不知道,俺们这种苦力啊,每天还得给车商交50文的份子钱,除去吃饭睡觉,也就剩不下几个了。”
下面的车夫跑断腿,车商却在一辆车上每个月就能挣1两银子,真是躺着收钱。
李谕想起了老舍的《骆驼祥子》,祥子就是个车夫,他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人力车。他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得拉车,但混乱的时代只给了他一个最悲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