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东宫。
闻承暻早朝刚回,就见常喜一溜小跑过来,捧上一卷诗稿,回道:“怀王府已将昨日的诗文整理好送来了,萧世子弄脏的几张纸也在里面。”
闻承暻接过来,随意翻了翻,问:“弄脏的那些,都是哪些人作的?”
常喜道:“一共三人,宋如渊、刘桂都是今年新科的进士,另一位是那个张梓望。”
他在提到“张梓望”仨字的时候,口气里明显带了些不屑。
说完不等闻承暻开口,继续道:“奴才已经差人去找了这三位,只说怀王要出一本诗集,让他们把昨日写的东西默写了来。”
说着又讨好地捧出几页纸来。
闻承暻好笑道:“你倒是会办事。”
目光却突然被几个字吸引住,将那张纸单独挑出来,“这是谁写的。”
“新科进士,宋如渊。”
“这个名字倒是耳生。”
常喜昨晚已连夜将这三个人的都查了个底儿掉,此时便回道:“他是南康府出身,家里只有一个寡母,三年前中的举,今年会试才头回上京城,录的是二甲三十三名。”
听起来倒是身家清白,为何会做这么一首诗?
闻承暻默了半晌,又问:“来京以后,他平时都接触些什么人?”
“多是和同年的进士们往来,因还未授职,这波人经常在京中集会。其中有个叫罗嘉奕的与他极为亲厚,他现在还借住在罗家。”
“苏州罗家?”
“正是。”
“这倒有趣。”
常喜见太子沉吟不语,想了想,小心翼翼的试探道:“可是这宋如渊有什么不对劲?不如奴才让麒麟卫去问问他?”
作为太子亲卫,麒麟卫出手,自然只有伤筋动骨的那种“问问”。
将那张诗稿放在案上,闻承暻指着上面“清泉鸣玉珂,冯夷何自苦”一句,道:“你看这一句,姨母的闺名,便是‘鸣玉’二字。”
拿玉石相碰的声音与清溪水流声作比,倒也不算出奇,只是这一句诗,竟然将冯贵妃的全名都写了进去,实在不像是个单纯的巧合。
冯贵妃是闻承暻母亲的远房堂妹,在先皇后薨逝后入宫,自此承担起了照顾太子的责任,十余年来无微不至。闻承暻对她也十分敬重,一直以姨母相称。
两年前她猝然离世,东宫的人都知道背后定有隐情,但是太子不说,他们也无一人敢提起。
如今猛然听太子提到先贵妃大名,常喜怕回错话,只垂首等太子钧令。
闻承暻思索了片刻,吩咐道:“这个宋如渊既然敢一字不改的写出来,应该是不知道其中利害的,只怕他也是入了别人的套。你安排个人传话,让他不准再提起这诗也就罢了。倒是罗家,你好好盯着。”
常喜低声应了。
闻承暻又道:“幸而这诗昨天没被人看到,不然不知又要生出多少风波。”
见他神色还好,常喜胆子也大了些,附和着笑起来:“也是多亏了昨天萧小侯爷耍的好醉拳,歪打正着,刚好毁了这张最要紧的。”
真的是歪打正着吗?
闻承暻垂眸不语。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