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新鲜东西,不过是些小孩子玩意儿、补品药材等等,最好的几样陈嬷嬷已给他们看过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匣子,丫鬟捧着,瞧着有些重量,沈曜让她放到桌子上来,打开一看,是些金银裸子,都是些吉祥的纹样。
沈曜失望的摇头:“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年年过年都能得。”
陈嬷嬷道:“木夫人头一次见哥儿,讨个吉利罢了。”
黛玉拿了个小金龟点点沈曜的鼻子,道:“你看,虽不太精致,但胜在小巧可爱。”
沈曜这才笑了,跟黛玉两个人把一匣子裸子分了拿着赶围棋玩。
正院里,贾敏醒了有一会儿了,因林如海忙,贾敏并不等他,已吩咐丫鬟摆饭了。
王嬷嬷请安问好毕,贾敏又问了几句姑娘世子现在何处做什么的话,王嬷嬷一一回了,又想到傍晚这两个人一番童言童语,觉得好笑,便一一复述给贾敏听了。
贾敏听完王嬷嬷的回话,一时哭笑不得。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贾敏闲下来,自然也会想到黛玉日后的婚事。
世家大族里头,不少都是姑表亲姨表亲结成姻缘的,因为亲戚关系,他们都是自幼认识的,也算是青梅竹马,比从外头找的盲婚哑嫁的好得多。贾敏娘家也有和黛玉
年纪相仿的表哥,只是因为贾敏如今离家远,不得回娘家,才不得相见罢了。贾敏心里倒也想过,过几年林如海调回京里,常往娘家走走,也让黛玉同外祖家亲近亲近。林如海这边黛玉没有姑姑家可去,只有这一个外祖,贾敏不想女儿同他们再疏远了,黛玉没有亲兄弟姐妹,日后嫁到外祖家里去,到底不算外人,也不怕黛玉受欺负。即便黛玉外家不合适,黛玉嫁到别家里去,关系亲近些,表兄弟也能是个后盾。
而沈曜。
起初,她从没考虑过沈曜,一则两个人都小,不懂事;二则,沈曜长辈不在了,日后婚事保不齐是皇帝做主,她不敢想。
但后来林如海以为她有这个心思,提了一嘴,她留了心,越看越觉得沈曜和黛玉这两个小人儿处的好不说,脾气也对,性情相和。俗语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沈曜今年六岁,贾敏度其品性和为人处世,深觉日后必定差不了。而且,沈曜虽嘴里叫着黛玉姐姐,却从不需要黛玉让着他,反而他倒很是留心黛玉,贾敏病了不能料理家事,黛玉待客那几日,沈曜怕她累病了,还让人日日送炖好的燕窝过去。林家自然不缺燕窝,虽不是沈曜带来的这种上等的贡品燕窝,但好的他家里也有。难得的是沈曜这份心意。
沈曜的身世说起来不算好,父母双亡,没有长辈,现下人们都喜欢枝繁叶茂的大
家族,可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日后没有公婆伺候,也没有旁支的家人理论,只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岂不安乐?
贾敏想了这两日,也没跟林如海说,概因每到最后,总能想到现在皇帝接沈曜入宫抚养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日后皇帝就是沈曜的长辈,他的婚事怕是自己也做不了主,林如海宦海沉浮,本就坎坷艰难,贾敏不欲他多操心,就只能按捺住自己的心思。
谁知,两个人私下里竟说了这样一番话。
贾敏想,也好,自己一个大人,在红尘俗世里泡的已经是满脑子算计了,哪能想到小孩子心思这样纯洁无瑕,他们本是天真烂漫毫无心机,自己在这里筹算,反倒坏了这份美好的情谊,何必呢?
那边两个小孩子越玩越精神,沈曜运气不好,他那边的金银裸子已尽数堆到黛玉那里去了。
黛玉抚掌笑道:“我今日可是发了财了!”
沈曜嘟着嘴,摸了摸身上,伸手就去解自己的长命锁,道:“我还有呢!”
黛玉笑着东倒西歪的凑到沈曜身边,作势也伸手去摘,故意道:“我早瞧上了,你这个长命锁精致非常,必定不是寻常手艺人做的。”
沈曜长命锁上坠了几颗虎头铃铛,一动就叮铃作响,十分灵动可爱。
“这是陛下赏的。”沈曜此时已拿了下来,两个人托在手心里看。
沈曜的长命锁是纯金的,上面镶了块老坑玻璃种翡翠,边
上刻着蝙蝠、莲花、金鱼的纹饰,反面除却纹饰,还刻着“长命百岁”、“福寿双全”等吉祥的字样。
“姑娘快别闹了,天晚了,该回去安歇了。”王嬷嬷过来提醒道。
黛玉不理:“不急。”
王嬷嬷道:“姑娘还要上学,睡迟了就不好了。”
陈嬷嬷也道:“哥儿也该睡了,明日瞌睡了当心先生打手板。”
两个人都耷拉下脑袋,黛玉由丫鬟伺候着穿戴好厚衣裳,陈嬷嬷装好蜂蜜,听着外边的风声,道:“刚忽的刮起大风来了,我给姑娘找了件我们哥儿的大氅,只穿过一次,姑娘别嫌弃。”
沈曜探头过去看了眼,道:“这个也是白狐皮做的里子。”
“是。”陈嬷嬷看着黛玉裹得严严实实的,道,“姑娘慢走。”
黛玉挥挥手:“我明日再来。”
第二日,黛玉却没能再来,小丫鬟来说,她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