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知道一个毫无建制的军队,即便人数是压倒性的,那么他们的杀伤力也是很有限的。
大秦的军队为何会如此勇猛,除了大秦军队本身的后勤保障到位之外,另外大秦的军功爵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军功制度保证了秦军士兵的战斗力和竞争力,秦法严苛,却也赏罚分明,士兵个人的能力在这种体系下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升迁皆是有凭有据。】
1:钟,古代计量单位。
一钟相当于640升。
未修建水渠时,关中的亩产量只有100升左右,修建水渠后,关中的粮食产量足足提升了6倍多。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值。
并且在当时水渠修建好之后,周围那4万多亩的荒地立刻得到了有效的灌溉,每一亩的产量同样达到了6倍多。
足可见,郑国渠是一条功在千秋万代的水利工程。
秦国:韩国,我谢谢你啊……
韩国:郑国,我谢谢你啊……
郑国:我拿的明明不是这样的剧本啊!
【说到军功爵制,我们不妨再稍微提一下大秦的另外一项政策,那就是耕战结合。
“耕战结合”是商鞅变法时期提出来的,在大秦也一直延续着。
所谓的“耕战结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开垦荒地、种庄稼,积极参军打仗。
其实在战国之前,根本没有纯碎的农民士兵,军人皆是贵族的。
大秦历代的君王目光长远,他们知道要争霸,不可能依靠这些礼仪性质或者说游戏性质的战争,于是这批贵族军人被一步步替换掉了。另外必须有足够的战略物资,那就是粮食。
于是商鞅变法的设想中,对于国家耕种的老百姓,要给予各种嘉奖,包括土地、爵位等等。落实到大秦上,那就是对外积极打战,对内疯狂开垦荒地,而这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汉书》中有记载,若是士兵在战争之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位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首敌人首级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占有田宅、奴仆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秦国也凭借这这个制度,凭借着强大的农名生产体系,达到全民皆兵的程度,秦国确实也逐渐强大起来,但其实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它压制了当时整个社会工商业的发展。
在我们现在,商业发展起来是最富有的,国家的发展更多的是商业来拉起整体的经济。】
嬴政眼神微敛,喃喃语道:“重农抑商,弊端……”
扶苏早就不赞成秦国将从事工、商的百姓纳入奴籍这一政策,此时天幕谈到这件事,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迅速站出来道:“父皇,商鞅变法,利出一孔,这个的法子将百姓求生之路堵剩种地这一条,儿子认为本就不适合。”
“天幕也说了,这是有弊端的,商业是最富有的,如今大秦早就不再是当初那个国力衰微、需要变法图强的国家了。大秦统一六国,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安抚这些六国的子民,工商若能发展,百姓多一条求生之路,民心亦能安定不少。”
“变则强,强需通啊,父皇!”扶苏深深叩首,世事变迁,法家的一些政策早就该变了。
“不对!父皇~长兄的想法若真是对的,大秦怎会二世而亡。”胡亥真是恨透了扶苏这般为国为民的惺惺作态,于是立刻出言反驳道。
嬴政没有理会长子、小儿子之间的言语相向,他道:“李斯,你如何看?”
李斯是唯法家者,换做以往,他定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然而“秦二世而亡”的预言高高悬挂于天上,后世人透露的一言一语都需要字字琢磨,以求在其中为大秦谋划出一道出路。
李斯并没有立刻回答嬴政的问题,他眼神透过咸阳宫的宫墙,恍若间好像灵魂游荡在大秦统一了六国之后的这块版图上看尽了六国子民的生活。
半响他才突然道:“是啊,大秦早就不再是之前的小国了,大秦疆域辽阔,单单农耕无法保障所有子民的生活,除了北方的胡虏,如今亦不需要以战养战,以耕养兵,不再纷争的国家确实需要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说着说着,他恍然大悟,“农业有局限,那么商业确实应该发展起来了。陛下,这天幕所说确实不错。”
嬴政若有所思,“如此么?那便如扶苏所说一般通一通!”
此话语一落,扶苏一阵狂喜,他深入百姓之间,早认识到单一的农耕使得百姓愈发麻木,如今有了新的政策希望这些百姓能重新焕发活力,多思多造。
【说完“耕战结合”我们继续回到嬴政的对外战争上来。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了一统中国的战争。战争一开始前,面对其余的六个诸侯国,嬴政原本的目光是率先放在了韩国身上。
没错,就是那个韩王派遣郑国来到秦国,想要“疲秦”的韩国,那时的韩国版图小,综合实力也不强,但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秦国接壤,是大秦往东其他各国输出的一个绊脚石。
所以自然而然地,嬴政的目光便投到了韩国身上。
在战国时期,七大诸侯国并不是个个单打独斗,各个国家会因着各自的利益进行结盟,虽然这样的盟约并不牢固,但在当时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
而一旦结盟,若有强大的国家攻打你,你的同盟国便会出兵来支援,以此互相呼应。
那么嬴政在面对当时这样的国家同盟体时,他首先采取了一种政策远交近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