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诸朝什么意思 > 第64章(第1页)

第64章(第1页)

右北平郡……是不是有什么特殊之处?

林爷爷接下来果然解答了他的困惑:

【5万骑与1万4千骑的差距已经非常明显为什么汉武帝会这样安排?

因为这场战役汉武帝的意图便是要用李广与张骞的1万4千骑钳制那个地位仅次于匈奴单于的左贤王当时左贤王在右北平郡囤积了重兵他的兵力是多少?

四万骑!

汉武帝是个怎样的皇帝呢他是个在军事上非常敏感、也非常了解手底下文臣武将优缺点的皇帝。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真是单纯因为他对卫霍在军事上的才能给予优渥待遇吗?但爷爷却认为这恰恰是汉武帝对出击匈奴的战略调整!

咱们来看看当时匈奴的兵力分布。

匈奴左贤王囤积重兵在汉朝边境东线的上谷、右北平郡这是匈奴实力非常雄厚的一支精兵仅次匈奴单于。而霍去病也要面对西线的云中、陇西等地匈奴单于麾下的主力。

匈奴骑兵来去如风为此汉武帝还命卫青、公孙敖率军进攻东线与西线中间的河西地区只有拿下河西切断、孤立东西两部匈奴的联系再用李广张骞的一万四骑拖住左贤王部霍去病才能如一支最锋锐的剑打穿匈奴主力!

三个战场必须相互配合这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大决战才能够完成!

妹妹我记得你之前玩游戏说团队中既要有能在前头硬抗所有攻击的坦克又要有能灵活穿插绕后的刺客因此汉武帝这一仗也是如此安排的:他要让汉朝最锋锐的长剑刺穿西线匈奴王庭也要用最坚韧不拔的盾阻止东线的匈奴左贤王部来援救!

霍去病是他选中的长剑卫青镇守中线李广与张骞便是他认定的坚盾。

因此这一次霍去病率大军出陇西时汉军几乎所有精锐骑兵的主力都集中于河西战场处于东线的李广、张骞部队就是一个牵制、吸引匈奴左贤王兵力的诱饵。

他们要做的本来就不是赢而是要为霍去病以及卫青、公孙敖的汉军主力争取时间!

他们要做的,就是拖住左贤王,哪怕一天,哪怕两天,哪怕一万四千骑全军覆没。

这样的战术安排,李广身为半生戎马的老将,会不知道、不清楚吗?

他知道的,他与张骞都知道。

为了大汉之安宁,生死又何惧呢?

这样的战术安排己有了咱们后世游击战的影子,可以说很具备战术眼光,但比较可惜的是,公孙敖在河西没能进攻到位,没有真的拿下河西,导致很大比例的匈奴逃窜到了霍去病的主战场,让霍去病承担了非常大的战损比例。

而右北平这头也出了差错,张骞不是行伍出身,打仗不是他的强项,本应该熟悉地形的他居然迷路了!导致他出战以后一直裹足不前、瞻前顾后,行军速度很慢,很快就和李广失去联络,没能按计划抵达战场与李广一同阻击匈奴。

也是因为这一战,张骞因延误军机,之前出使西域有功而得封的博望侯被汉武帝撸掉了,变成了庶民。】

漠北,堂邑父本来正高兴激动地攥住张骞的手,听到这句话顿时僵住了。

张骞也呆呆地低下了头。

他封侯了……然后他又变成庶民了……

嘤,他一生真的好坎坷啊!

【匈奴也不傻,发现李广就那么点人,立刻率军切断了李广部后路,形成了包围圈,准备吃掉这支汉军。就这样,在这一场战役中,李广的四千骑就被十倍于已的左贤王军围困住了。

在这样兵力悬殊的情况之下,李广军被匈奴包围了一重一重又一重,有士卒感到恐惧,李广直接派儿子李敢率几骑冲入匈奴包围圈,再杀回大营以振士气,李广部果然士气大振!

为拖住左贤王,李广与他麾下四千骑汉军一直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李广部与匈奴实在人数悬殊,先拼光了箭、人马都死伤惨重,但他们到最后却还能够维持阵型,没有马了,就抽出长刀,向匈奴再次冲锋!

李广应该也以为自己要死了吧?

但他没有惧怕。

《汉书》记载李广部:

“白刃相接、拼死力战!”

最终,李广用四千骑抗了匈奴四万骑两天一夜,终于坚持到张骞率援军到来。

根据《汉书·武帝传》记载,虽以寡敌多,李广的四千兵竟然能够“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这可不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吹捧,而是汉朝官方记录。

我们都知道,一个有关战争的“兰彻斯特平方律”:近战时,战争一方的实力与本身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而此时,匈奴骑兵的数量是李广的十倍,按照这个规律,匈奴的战力已经达到李广军的百倍了。面对这样悬殊的战力,李广与其部下败退了吗?没有。崩溃了吗?没有。一个治军不严的将军,一个只知自己勇猛不会治军的将军,相信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而汉武帝将这样一个老将放在这个位置上,是因为对他能力不认可,不愿意给他重兵吗?

爷爷个人认为,恰恰相反。

一是张骞与李广作为九死一生的诱饵,不需要那么多兵力,而张骞比李广爵位高,故而张骞领兵数量更多;二是在元朔二年,汉武帝已经为了这一战提前启用李广,命他代替韩安国任右北平郡太守,李广一到右北平就加强军备与全郡防务,这个与匈奴周旋了半生的老将,好像只要背靠城池就能笼罩那个什么……你们年轻人常说的buff。左贤王与李广交手好几次,硬是找不到可以下嘴的地方,还常常被李广反打,以至于“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