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好了,我的心里却感觉莫名有些空了。
就这样吗,那种怪现象结束了?
目前看来,似乎是这样的。
和丽丽的咨询仍旧每周持续,她的情况在慢慢好转,但我却没有在梦中再见到过她。
好吧。
这样也好,就当是个奇遇,过去了,就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好好工作。
我把注意力拉回到眼下的日常,不再回想梦的事。
不久后,我参加了一个精神卫生中心的见习培训,定期到市里的精神病医院进修学习,包括精神卫生知识课程的学习及随医生查房。
咨询师参加这样的培训可以加深自己对于精神疾患的了解,提升专业能力。
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一个人在精神方面没有明显的疾患,比如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神经及器质功能的损伤,没有丧失正常的社会功能,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这个人的总体精神功能是相对良好的。如果这样的人有了心理困扰,或者是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且这类问题没有达到需要服药调节的程度,那么,他只需要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和治疗。
而如果一个人超过了这个程度,咨询师则须建议他到医院的精神科或者是精神卫生中心诊断、服药,甚至是住院治疗。
通常而言,在服药的基础上,若能结合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是最佳的选择。
所以,区分一个病人是否超出了单纯的咨询服务的范畴,是一位合格咨询师的必修课。
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主要负责诊断、开药和住院期间的问诊观察等,而咨询师多是通过谈话进行沟通和开导等。二者分属不同的培训体系和背景,是两个工种。可以说,我参加的这门培训,就是让咨询师深入到精神科医生的工作环境,了解他们平时的工作对象和治疗方式。
开始培训后的第二个星期,某天上完课,我走在医院的走廊里,准备脱下身上的白褂子,下楼回家。
当穿过住院部的病房时,我看到了其中一间病房的房门打开着,最外面的病床上躺着一个人。
我当即驻足,往里看了一眼。
“早上查房的时候,这个床位不是空的吗?”我有些纳闷,暗自嘀咕。
再往床头看去,那里有一个卡槽,里面的卡片上写着患者和主治医生的名字。
我的眼睛立刻被主治医生的名字吸引了过去——肖健民。肖医生正是负责指导我的主任医生。
“陆老师?”
有人在背后叫住了我,转头一看,是住院部的年轻女护士,小胡。
“您在这儿看什么?”她一边问着,一边走进了我正在好奇的这间病房。
我于是借机问道:“哦,我看到新来了一个病人。”
“是的。来了一个女病人,她一来就这么躺着,没有醒来过。”
“没有醒来过?”
我是看见有一个女人躺在病床上,但我以为她只是暂时睡着了。
没有醒来过,是什么意思?
“嗯,是啊。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从别的医院转来的,晚点肖医生还要过来看看。”
“哦……”我的疑惑没有得到解答,反而愈加好奇了。
我走近看,那是一个年轻的女病人。
小胡交代了一句,又匆匆忙忙地出去了,可能还有东西要准备。
我仍旧站在那里,注意力全在眼前的病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