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李娇凤,却拐着自己儿子对自己不耐烦了。她能怨谁?她该怪谁?
沈老娘深吸了两口气,拎了猪食桶去猪圈喂猪。可刚倒下去两勺,就看见墙角一摊一滩的猪屎。沈老娘登时把手里的木勺一摔,直直冲到西厢房的窗户下头骂开了:“这猪圈多长时间没刷了,眼里是一点儿没活儿!”
房里传来低低的应声,沈老娘却还不肯罢休,又骂道:“猪草割了没有,这么大的姑娘了一点活儿不会干,真把自家当大家小姐了!一屋子懒货!饭做得也难吃,爷们儿们没一个满意的,在娘家没学过下灶啊……”
怨气,总是要有一个出口。
窗户外头贴着墙根儿传来连绵不断中气十足的骂声,沈志伟的夫郎赵艾叶躲在西厢房屋子里,搂着自己的女儿沈小娟一声不敢吭,不大的眼睛里噙着一滴眼泪,要坠不坠。
这个家也许总要有人做沈青,做苗氏。赵艾叶怔怔的想。从前……他也不是没有过过那样的日子,他刚嫁进来的时候,苗氏还能生养,沈璋也还没死。他却是个不好生养的哥儿,沈老娘那时一直待他都不好。
沈小娟缩在他怀里,瑟瑟发抖:“阿姆,阿奶怎么了?”她从来没被沈老娘这样骂过。以前打扫猪圈、割猪草这样的活儿都有沈青和苗氏做,她心情好了就和小姐妹去挖点野菜,懒了就在房间里绣手帕玩儿,她明明一直都没有割过猪草,怎么阿奶忽然发这么大的火?
赵艾叶低头擦了一把眼泪,他根本没办法回答,只能将女儿搂得更紧了些。他可以过苗氏那样的日子——他也没得选。可他不愿意让自己好好娇养长大的女儿也走自己的老路。
另一头,沈青和苗氏简单收拾了收拾,打算趁着借了村长家的车,去一趟石渠村舅舅家。
“今年一年,我就初二那天去看了看你姥姥,”苗氏感叹。她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苗老太太一个人拉扯着四个儿女长大成人,辛苦可想而知。说起来,要不是苗父早亡,家里没了顶梁柱,日子越过越困难,苗氏也不能够嫁到兰塘村来。
他们石渠村富裕,又离县城近,村里还有两个秀才,满村的人都沾了沾文气。家境不错的姑娘多嫁进县城,做了城里人。
苗氏说亲的时候正是他们家最艰难的时候,苗氏只能下嫁到兰塘村。后来苗兴苗旺成人,都是能干也能吃苦的壮小伙子,家境又渐渐有了起色,可也晚了,苗氏嫁都嫁过了。
倒是他们小妹苗秋朵赶上了好时候,嫁进了城里。
而苗老太太一个寡妇养大四个孩子,实在不容易,年轻时候干活干狠了,亏空了身子,如今落下了病根,两条腿膝盖往下肿胀发疼,行走困难,常年在炕上坐着。日常起居都是苗兴和苗旺两人的媳妇伺候的。
这也是他俩屋里人说话硬气的一大原因。
之前沈志高要休了苗氏,苗老太太要不是实在走不了路,也想来兰塘村和沈老娘撕吧一场!
苗氏换上了沈青买回来那件葛布的估衣。还别说,真是人靠衣装,这衣裳颜色亮堂一些,瞅着人都精神了,气色也映衬得不错。此刻苗氏正坐在床边,仔仔细细的挑选沈青带回来的几块窗帘布:因为各个门面房装修风格不同,店主爱好不同,这些窗帘布也五花八门。
有厚厚的棉麻下面挂着流苏,有薄薄一层透明的白纱,还有摸起来有点像绸缎,带暗纹印花的。
苗氏在这一堆里面挑了又挑,最终选中了一块茶金色的布料,一面光滑如缎子,还带花草暗纹,另一面则看起来如普通棉麻一般:“这块好看!做件袄子都有富余,颜色也适合你姥姥那岁数穿。我这做闺女的多少年没往娘家拿过东西了,这回也让我沾沾我哥儿的光,好好孝敬孝敬老娘。”
她在老沈家的日子不好过,别说给娘家送东西了,就是回趟娘家耽误了给沈家干活,沈老娘都要责骂,反倒是两个娘家兄弟经常偷偷补贴她。这样想着,苗氏又选了一块浅绿的钻石麻。这块料子不如茶金色那块摸着质量好,颜色却更鲜亮,还勾了亮晶晶像金线一样的丝,上头也有花纹样式:“这块给你两个舅妈分分。她们是愿意自己做件褂子,还是给孩子做衣服,都随她们!”
沈青自是没意见,这些布料他就没想过要做衣服,本打算做成被面或褥子的,苗氏觉得做衣服好看,想送人也行。他下次再走远一点,看看别的门面房里还有没有窗帘,再摘一些回来就是了……或者宋开霁那里也会有布料?他上次没问,好多不认识的东西也不敢多打量,怕露了怯。
那个世界的布料,可比县城卖的细致柔软。沈青想起那套卫衣的手感,心想着要是宋开霁那里有布料,他就不用去县城买了。
沈青把预备好的猪腿放上车,又分了四斤槽子糕出来,两斤一份包成两包,想了想对苗氏道:“再拿上点钱吧。舅舅家的萝卜和白菜应该都收了,趁着有车拉一些回来。”他打算多积酸菜多腌萝卜拿到那边去卖,需要的萝卜白菜不是少数,他们自家没有田地,只有一小块儿菜地才能结多少,肯定要跟别人家收。
与其给别人钱,不如给自己家人。他们现在有钱了,也不需要两个舅舅补贴了,该多少钱是多少钱,不然舅舅们在舅妈面前也难做人。
苗氏应了一声,回房拿了钱袋揣在身上,母子两个出村前,还特意饶了点路去了趟村长家。沈青拎着一包槽子糕拍了拍门:“桂香婶子,我从县城带回来的槽子糕,拿一份给你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