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才听到孙山高中这消息,不由地恍惚起来。
当初考上秀才后,洪秀才想着自己将来不久会考上举人,会考上进士。
之后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可一次又一次的落榜,让他心灰意冷。
看着家里没有因为自己成为秀才,生活变得比以往好,甚至还更差。
洪秀才心一狠,决定放弃科举这条路。
很快凭借着秀才的身份先在县学谋到一份工作,看到一群学生走他以前的路,甚至比自己走得更差,洪秀才不由地绝望。
黄阳县的教育资源真的太烂了,除了他和当年的同年洪秀才外,再没有人考上秀才。
洪秀才又心一狠,从县学走出来,自己开学堂。
他考不上举人,考不上进士,他就不信自己的学生考不上。
于是洪秀才开始他长达几十年的教书生涯。
洪秀才一边教书,一边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教出举人,进士的夫子。
之前在县学干活,觉得县学的教学方法不行,然后根据自己“如何成为一名秀才”的学习方式来教书。
还时不时到府学那边进修。
可教啊教啊,怎么一直都教不出秀才,洪秀才又再度绝望了。
家中的子女在漳州府做买卖,赚了一些钱,让他不要教书,好好安度晚年。
洪秀才哪里甘心!
他成为不了举人,进士,他把前半生的奋斗目标转移到学生身上,一日教不出举人,一日教不出进士,一日不退休,直到他教不动为止。
不,就算他教不动,也让他的学生接替他的教书生涯,替他完成夙愿,好让“家祭无忘告乃翁”。
洪秀才每天兢兢业业地教书,还时不时鼓励自己不要泄气。
教啊教啊,后来遇到孙山。
粗看一眼,孙山这小子,长得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矮矮瘦瘦,脸上无三两肉,眼睛还眼白多过眼黑,奇形怪状,没一点贵气。
不过秉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洪秀才又不是“外貌协会”成员,只要是好学生,不管丑还是靓,都是他的好学生。
先了解一番孙山的背景和家底情况,现虽然是农家子,但算得上富农,而且家中只有一个儿子,这种情况能全心全意供学。
再考核孙山一番,并没有什么惊艳,只能说一句学业基础知识扎实。
从问话中,可以看得出此子有孝心,赤子之心,洪秀才很欣赏。
于是孙山就这样成为他的学生了。
随着一天一天的相处,洪秀才眼睛一亮,初看孙山很一般,但慢慢的变得不一般。
字和文章四平八稳,可对比其他学生,真的好扎实,一问就能回答出来。
最重要是孙山勤奋刻苦,人如其名,像座山那样稳稳当当,不悲不喜,不骄不躁,不怨不恨,不争不抢,按部就班地学习。
虽然比同年人少了鲜活,但科举就需要孙山这种人,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学习。
洪秀才至今仍觉得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让孙山提前进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