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摘了一次叶子,喂了几遍蚕,煮了两锅烘干茧全缫完了才挑着箩筐采桑叶,这是为晚上饲蚕用的。
蚕三眠后食量变大,要连挑好几担叶子回来备着。天却下起雨来,淅淅沥沥地。趁雨小大人仍天天在外面犁田、耙田、拖肥。
又要收菜籽,收了菜籽后是收麦,随后插秧,加上春季种的豆、棉花、芝麻、薯类等作物,都要施肥除草,事都堆在一处,这便是芒种的由来。
禹寿和何氏各挑了一担油菜回来,摊在门前夯好土的小坪子上,那上面已铺了一片油菜秆。
这才一前一后进门端起瓢喝了水,坐在凳子上歇息。
倩倩正好挑着第三担桑叶回来,这回将叶子直接摊开放到蚕房里。
还有两天这些蚕就要四眠了,到时便要下地,得趁着它们休眠时把另一边早就打扫好的地再扫一遍,撒石灰雄黄铺上稻草。
倩倩问了下麦子的收割安排。“公公和伯爷去割了,明天和后天再割两天就可以了。”禹寿答,“就是怕落大雨,到时麦子没地方摊。”
“那弟弟的田假哪时候开始?”
“收了麦子就去接,回来也好帮点忙。”禹寿回答完了,何氏又问还有多少茧没有缫。
“还有几斤,这两天就可以缫完。”倩倩说,因为下雨缫丝都要用炭,她怕坛子里的自制炭不够,将这一忧虑说了。
“两天的炭还是有的,在柴棚里还有一箩,就是有烟,要燃完了烟再来烘丝。缫丝要快点,养大蚕时正好是要插禾,到时候怕没时间煮饭。”
张氏正好从蚕房里喂蚕出来,听了忙道:“快了快了,到时候我在屋里帮着煮饭,倩倩送饭,总是可以。”
何氏又担心到时米粮不够,晚上要去砻米磨粉,禹寿答应了。晚上一家人量了半石谷、五升麦,直忙到二更末才回。
两天后麦子收完,天开去了趟楼田把柏崽接了回来。
张氏和倩倩在这两天里泡了些豆蒸透了,混了麦粉,放在簸箕上面曲。
这是张氏要教倩倩如何做酱油。两人又把蚕下地的诸事都备齐了。还做了一板豆腐。
“姐姐,豆腐可以熏豆腐干,把水压走要火烘。”柏崽吃着豆腐脑说,“周夫子家就熏了好几板豆腐供馔用,可以久放。”
“奶奶挑了几块到下村那里卖掉了,换了几碗豆子回来。”倩倩回道。
乡村里以物易物非常普遍,一斤豆腐换一碗豆是常事。至于豆腐干,等闲时多点再做。
估摸着蚕儿就要醒过来,倩倩为着省桑叶计提前去摘一担楮叶。蚕醒来便要开口进食。
等她挑着回来,大部分蚕都蜕了皮醒过来,在蚕匾里费力地蠕动着。
她便跟着张氏一起把楮叶遍撒在稻草席上,撒完叶子再一匾一匾地抬下来,用手抓着把蚕铺在叶子上面。
然后挑着箩筐快步跑到自家园子那一大丛楮树上摘叶子。
这次她多了个心眼,把桑剪拿来了,将小枝都剪了下来担回去,那叶子果然吃得差不多了。
四眠后的大蚕食量惊人,摘叶子根本来不及,那大丛的楮树枝很快被剪光了。
倩倩在坡边找到几棵柘树,又在刺篷里找到了几棵构棘,花了半个多时辰摘了两筐柘叶。
柘树的枝条上长满了长长的细刺,为这两筐叶子把手都刺了不知多少下,手上小刺伤累累。
但她觉得值,蚕对柘叶的接受程度大于楮叶,与桑叶混喂也没问题。
嘎公带着小舅舅牵了头牛来帮忙犁田插秧,家里又另外请了好几个短工,二堂兄也来帮忙。
何氏便回来煮饭煮菜,顺便也摘叶子喂蚕,这时也从外面挑了一担楮枝回来。多了一个人摘叶子,倩倩也不必那么着急忙慌了。
今年的春蚕养得跟去年养得一样多,却没有去年出的茧多茧好,这季蚕可不能少了。
插秧季节正式到来。家中三个女子养蚕。伯崽帮着剪桑枝,摘叶子。何氏要煮菜,倩倩帮着剖鸡鸭鱼洗菜摘叶,张氏专管喂蚕。
几个人一天从早忙到晚,又加天气褥热,身上的衣裳湿透了都干不了。
倩倩五更初起来,先去剪几担桑枝回来,洒水洒米粉投喂。再去摘两篓柘叶存着。
柏崽挑好水后帮着何氏磨豆腐。农忙时节做豆腐的人家少,经常买不到,而可用的菜又不多,只能自己做,炸的油豆腐可做好几种菜。
然后倩倩去菜地里摘一大篮子青菜,洗好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