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封号安康,她一身素衣,青玉发冠,看到万寿公主时,便笑着迎上前来,目光很快又落在了身后的李见素身上。
李见素上前冲她行礼,她虚扶她起身,没有说话,只端倪着她,将她好一番打量,才缓缓颔首,带她们进观。
路上,她问李见素,“这是你我第二次见面,你可还有印象?”
六年前,李见素与阿翁刚入宫的那段日子,长公主也在东宫,她带了许多经书,日日都在为李濬诵读祈福,后来李濬脱离险境,她才回了青山观。
那时长公主便不让人唤她公主,而是叫她玄清真人。
如今六年未见,长公主模样没有太多变化,只发间多了几缕银丝。
李见素朝她点头,“玄清真人所说,我都记得。”
听到她这样称呼自己,长公主愣了一瞬,随即又是赞许地缓缓点头,“你阿翁离去之后,我曾也为他诵过经文,他此生救人无数,定得无量功德。”
李见素停下脚步,恭敬鞠躬,道谢。
谈话间,几人来到一座亭中,四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隐约还能听到诵经的声音。
山上温度较凉,日光却是正好,亭中石桌上,是早就备好的茶果,万寿公主一落座,又差婢女摆了菊花糕,也是今晨刚做的。
李见素拿出香囊,作为见面礼交给长公主。
长公主闻出药香,对着香囊爱不释手,又问起她可否懂得炼丹之事。
李见素自然是懂,但平日不喜欢研究这些,长公主却兴致勃勃,拉着她聊得起劲。
须臾,长公主忽然可是咳嗽,咳了一阵,竟又不住干呕,最后干脆起身,扶着亭柱便吐了出来,被嬷嬷赶忙扶进屋中,观里有懂医术的道姑,很快闻讯赶来。
“是食物中毒的迹象。”那道姑问,“玄清今日食用过何物?”
老嬷嬷上前一一道出,除了万寿公主带来的菊花糕,皆是观内的食物。
万寿公主也被吓得肃了神色,忙让人取来菊花糕,可谁知细查一番,并无异样。
榻上的长公主腹部难忍,道姑开得药还未煎好,李见素实在不忍心,上前道:“可有针灸之物?”
这名道姑略通针灸,却并不熟练,也是这两年才开始学习,她摸不住李见素到底会不会,犹疑着不敢给她。
床榻上的长公主,却是咬着牙颤声道:“快些拿给她……让她来施针。”
李见素没有想到,长公主会对她如此信任,她自然也没有辜负她,几针下去,长公主当真不再叫喊,只虚弱地靠在床头,面容泛白。
李见素又再次询问她从昨晚到现在的吃食。
老嬷嬷一边回忆,一边道:“昨夜用了一壶清茶,吃了两块柿饼,今晨丹药一颗,柿饼用了三块……”
秋日正是宜食柿子的季节,往年也是如此,每到此时,观中便多食柿饼。
“我知道了。”找到缘由,李见素松了口气,“柿子糖高,性寒,本就不宜多食,尤其……”
说着,她看向万寿公主。
万寿公主眯眼望她,“直说便是。”
李见素深吸一口气,解释道:“菊花性甘,也是寒凉之物,又加之我赠的香囊中含有桂花,这几样东西加在一起,若寻常人,许是无事,可若是脾胃虚寒者,极易引发肠胃不适……”
李见素说完,立即起身,朝长公主行礼道:“是我思虑不周,望长公主恕罪。”
万寿公主也跟着起身。
长公主此刻缓过劲来,朝二人摆手道:“怨不到你们头上,我素来胃口不好,这次是我自己贪了嘴瘾,明明知道柿子寒凉,还是忍不住日日都想吃上几块,倒是你啊,今日缓了我的痛,让我日后也警醒了,万不可这般放纵。”
她顿了顿,长吁一声,又对那道姑说,“她就是见素,我从前与你说过,与不问散人一道入宫的孩子。”
那道姑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再看李见素时,眼中多了钦佩,“怪不得针术这般了得,我从你施针的手法就能看出,是个精通针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