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重生收四合院的 > 第401章 你可以叫我小苏(第1页)

第401章 你可以叫我小苏(第1页)

在信息时代,叶川从一开始就注重数据分析。因为华德产业园区和花锦记服装厂的存在,京城里已有头脑的居民和一些企业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群。花锦记每天所需的原材料量巨大,因此南方的布料厂和配件厂纷纷在京设立仓库,专门向花锦记供应原材料。一些市民甚至成了花锦记的批商,通过加价进行二次批,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批市场。

花锦记的目标是从事时装生意,服务所有客户。而花舞和锦客两个品牌则采用专卖店模式,在各城市的繁华地段开设门店,店内统一装修,标价公开透明,除自家折扣外一概不议价。这一模式迅产生了品牌效应,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如果你想砍价,可以选择花锦记的品牌;如果你追潮流讲究时尚,就选择花舞或锦客;至于不缺钱的人,则可以直接选择安吉拉。花锦记服装有限公司涵盖了高中低各个档次的服装。

目前的服装市场仍以国营企业为主导,但在款式设计上已远远落后于花锦记。很多国营厂家只能跟随花锦记的步伐,但他们也无可奈何。国营企业的成本高企,即使不赚钱只是为了扩大影响力,价格也依然高于花锦记。

叶川正是看到这一市场机会,才大胆地扩展业务,不惜巨额资金在各城市开设直营店。虽然阿迪达斯和耐克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成功,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作为运动品牌之一的锦客,其销量已经远这两家的总和。除了价格优势外,花锦记的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难以动摇。除非花锦记自己的品牌表现出现问题,否则外国品牌无法越它。

在迅扩张的过程中,叶川也意识到集团的不足之处。由于扩张得太快,缺乏足够的管理人才来管理各个部门。因此,在汽车分公司的成立后,他在集团内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核。得分高的员工会被纳入集团的人才库,并接受重点培养。通过评估的人员将逐步被安排到管理岗位。

中国的九十年代可以说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快展为许多人提供了致富的机会,但也使许多商家感到措手不及。国营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尤其难以适应。自五十年代形成的僵化思维模式使得他们在新时代难以生存。因此,进入九十年代后,许多国营工厂面临着订单锐减、运营日益艰难的问题。

叶川对未来的展了然于胸,他看到许多国营工厂已经在财政上捉襟见肘,难以维持多余的人员。一些工厂的厂长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却无力解决。许多工人其实是在“吃闲饭”,但想要解雇他们又不太现实,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京城有三家国营服装厂,其中两家的效益每况愈下,叶川对此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将它们收购。

然而,他现在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将工厂出售给个人;二是收购后如何安置这些工人?熟练工人还好处理,但那些坐办公室的人则不值得留下,毕竟华德是私人企业,不会养活不劳而获的人。此外,厂里的一些设施也是一大难题,比如有的工人一天就是拿着报纸喝喝茶就能混过去,这些都成为了棘手的问题。

一座工厂附属的幼儿园,拥有十多位教师;而工厂办的学校管理层更为庞大,包括众多的校长和主任,大多都是工厂领导的亲属。

叶川对这家纺织厂的组织结构提不起太多兴趣,但对厂内的机械设备感到十分好奇。尽管这些机器并非国际上的尖端产品,但它们即开即用,通过多年的实际使用,几乎不会出现故障。

然而,叶川最为关注的,还是工厂中的技术骨干们,这些人才是最为核心的存在。

他也曾尝试邀请这些技术员加入自己的团队,即使提供的薪酬翻了几番,响应者仍然屈指可数。人们心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担忧,认为相比于稳定的国有企业,私企显得不太可靠。

王成国是京城里一位大型机械制造厂的工程师,早前他的月收入不足一百元。进入o年代后,工厂的运营开始出现问题,连按时放工资都成了难题,更别提奖金了。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妻子常常为此责备他。

当时,华德集团找到了王成国,提出请他加入。然而,起初他对这一提议并不热心——国营工厂虽然收入不高,但也算是稳当,他不确定像华德集团这样的私企会不会一夕间倒闭,到时候再想回老单位都没机会了。

然而,留在原来的工厂也让他心烦意乱。作为一个机械工程专家,他在那里却没有什么可以挥的余地,工厂设备老化、效率低下,让他深感不满。

直到华德集团第三次上门,并承诺每月薪资不低于oo元加上每年的奖金,王成国才开始心动。

他与妻子育有三名子女,一家五口人拥挤在一个老居民区的家中,他的爱人是一名家庭主妇,家庭收入始终捉襟见肘。尤其是在进入o年代后,通货膨胀急剧上升,与o年代相比,每月那点儿薪水购买力大幅下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经过深思熟虑,王成国最终决定离开原有的大型机械制造厂,转投华德集团的怀抱。

公司高管最初打算将他安置于刚刚组建的汽车分部,但在叶川的坚持下,他最终成为了华德研中心的一员。

王成国第一天上班时,先去了人力资源部门报到,并领取了自己的工作制服和餐票。他来报到的日子早已有安排,华德研中心特地派遣专员接待了他。

“王先生,您好!我是来自研中心的研究员,我的任务是辅助工程师进行研究,以后请您多关照,你可以叫我小苏。”

这位刚入职的技术人才原以为独自一人上任,没想到公司还特意为他安排了一位助手,这让他既惊喜又感动。

小苏一边带领着王成国向研中心前行,一边介绍该部门的大致情况。当得知研中心内的工作人员人数过一千人时,王成国脸上露出了惊异之色。

他之前所在的企业,整个技术部门也不过十多人,未曾想到华德集团竟会对技术人才如此看重。

在这近一千人的团队中,有约八百名工程师及近三百名助理,而王成国本人便是这些被配备了个人助理的工程师之一。

小苏接着说到,任何工程师只要有了优秀的项目构想,就能向上申请项目启动。如果公司认定该项目具有潜力,不仅将投入专项经费,还可能为此组建项目团队,而项目的起者则担当负责人。

对此,王成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的工作环境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竟然就在华德集团变成了现实。

“王师傅您瞧,那边的白色大楼就是我们的研中心。”

按小苏所指的方向望去,王成国注意到那座十余层高的现代风格大楼,外观简洁而不失时尚气息。

“王师傅,您日后每次上班务必佩带工牌,否则是不能进入大楼的哦!”

小苏带领王成国步入了研大厦。果然,在入口处有两名年轻的安全人员,正逐一对出入者进行严谨的验证。

这些人员非常细致且高效地使用一种类似于扫描仪的装置检查每个人的工牌,同时核对卡片上的照片与持卡人的相貌。

小苏解释说:“王师傅,这样是为了确保每个人所持的工牌是真的,并能与本人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够允许进入这座研大厦。”

对此,王成国有些震惊地问:“为何要如此严格地检查?”

小苏低声说:“我们的研中心聚集了华德集团所有的‘九三零’研究成果,而且叶总裁极其注重研究和展工作。他曾在一个研团队的会议上表示,即便华德不再,只要给他留下一个研中心,一年内他就可以再造一个更强大的集团。”

作为华夏的一代知识精英,王成国深刻明白技术研对于工厂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以往的工厂几乎都忽略了这一点。

如今,华德集团对于技术研究的高度重视,令他心潮澎湃,暗自欢喜,感觉找到了一个能够真正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

二人顺利地走进了研中心。在进入楼内后,小苏一边引导一边向王成国介绍这里的概况。

“王师傅,一楼设有食堂、休息区、会议室以及接待区。二层则是研管理中心和数据中心。”

王成国对‘数据中心’这个概念十分陌生,这还是头一次听说。

“未来,遍布全国的各个华德商城、服饰生产厂、电器事业部等分支机构的每日销售数据都会集中到这里的数据中心,经过数据分析处理后,将以图表形式生成一系列商业报告。至于具体生成哪些内容,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肯定和消费者行为紧密相连。”

这一新奇的说法让王成国耳目一新,从前他从未想过数据背后还能蕴含如此多的意义。

喜欢四合院:重回收废品请大家收藏:dududu四合院:重回收废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