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叡面上虽是从容冷静,却是整夜焦忧难安——毕竟才有郑氏联姻,又在他主持修建的佛塔内出了这样的纰漏。
次日天明,他便带亲信入灵塔勘察,谁料这一看,他着实惊出一身冷汗:那佛像应是有人刻意与墙体割裂,而且剖开佛像后面的墙,竟发现了水钟和一个设计极为巧妙的机关,想来高殷若未在山门外被狗耽搁,赶上吉时入塔参禅,定会被那佛像砸到。
他不敢隐瞒,忙写密函将此事奏与高洋。当然,也通过内庭人脉,将消息放给了太后。
晚云含雨,湖中孤舟。
舟中三人,分别是河南王高孝瑜,常山王高演和长广王高湛。
孝瑜跪在地上,将酒盏高高举过头顶,“侄儿指天盟誓,栀子之事绝非侄儿透露给皇上的……”
高演看了看高湛,干笑道:“大郎这是何意?六叔不甚明了。”
高湛踹了一脚孝瑜,“行了,快起来吧!你六叔本无意和离,却是太后看不上元氏,此番一闹,正可向至尊表明心迹。”
高演接过酒盏满饮,叹了口气道:“只怕至尊不信……再加上道人又险些被佛像砸了……”
“我看六兄平日忧劳政务,眼下光景,不若惫懒些,多做女乐……”
听高湛这样说,高演方才注意到舟中有泠泠之音,寻声望去,只见船头处隐约有一女子在弹琴。
那琴音如泣如诉,倒颇和高演此时的心境,他边饮边听,不禁有些醺然。
曲罢,高演问道:“这是什么曲子?”
琴音停了,女子隔着舟帘行了礼,“回禀大王,是《松岁寒》。”
“何用此曲?”
“荀子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高演微微一笑,转而问孝瑜,“此女是乐坊请来的吗?”
孝瑜回道:“是内子的婢女。姓毛,单名一个‘嫱’字。”
“毛嫱?”高演朗声笑道,“可还有丽姬?”
孝瑜会心一笑——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内子见她容貌秀丽,乱起的名字。”
“哦?这本王倒要看看,此女可否当得此名?”
是夜,毛嫱便随着高演华美的牛车进入了常山王的宅邸。
登阁日
自与太后长谈,表明心迹,孝瓘更是无心仕途,加之通直散骑侍郎本就是个闲职,他便索性称病不去。这日听闻孝瑜除使持节,接替永安王高浚为青州刺史,他才强打精神来到宣光殿,只等散班后与兄长话别。
熟料一进大殿,殿中的气氛异常压抑,皇帝高洋阴沉着脸,就像梅夏时节黛色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