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了客院,敲了敲卧房门。
门内脚步声响起,门开,宋子须就看到了邓衿。
“……殿下。”宋子须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一时哑声。
邓衿:“来。”他将宋子须带进屋。
屋里寂静,宋子须沉默半晌道:“殿下,你怎么过来了啊?”
邓衿:“来试试。”
“……试什么?”宋子须看他。
邓衿道:“之前你问我,是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是。所以我来看看你怎么想。顺便收了你祖父母这些年的文稿琢磨,猜测他们的平生所想大概率能容得下这件事,就来试试。”
“仔,”他道:“说这么多不是要你必须怎么。你不愿意,我明天启程回皇都;你愿意,祖父母和皇上那边我来想办法。”
宋子须久久没说话,过了一会儿,他朝邓衿走过去,站到面前后,主动抱了抱他。
邓衿微顿,而后揽过宋子须,轻轻搓了搓他后脑勺。
“……我阿母知道了,但是她没有说我们什么,”宋子须轻声,“我阿爷现在应该也知道了,他的态度一直和我阿母一样。他们人很好,不是不讲理的人,也不是会随便生气的人。”
“所以你担心的是我这边难做?”邓衿道。
宋子须哑了片刻,低声,“你是一国储君。”
邓衿:“怕皇上、朝官、百姓不同意?”
宋子须默然。
“仔,没有这么多人,”邓衿道:“除了需要和皇上交代,朝官该做什么还做什么,非要因为我辞官,学识也不见得多深,治世也治不出名堂,不要也罢。百姓关心的是自己过得好不好,没空注意我娶不娶妻有没有子嗣,何况大梁正值盛世,百姓并不愚钝,漏一两个拧的,也不足为惧。”
宋子须:“那皇上那边,我不了解他,他会怎么做?”
“这件事需要你祖父母先同意。”邓衿道。
傍晚。
邓衿在厨间忙,宋子须站在一旁,“殿下,是菱州那边的菜吗?”
“嗯,”邓衿道:“你祖母的手稿上提到过菱州菜,我做几道给她。你祖父口味偏传统清单,我照常做几道。”
宋子须失笑,卷了卷袖子,“殿下,我和你一起。”
“你刚病好,别碰水,”邓衿随意道,“而我在讨你祖父母欢心,你在旁帮忙,就不管用了。”
宋子须又止住了,“不用这样的。”
“嗯,”邓衿道:“至少要让他们看到诚意,比什么都不做好。”
饭菜一盘盘做好,端上桌时,祖母就笑道:“今天是谁做的饭啊?”
宋子须:“阿母,是殿下,他猜你想尝菱州菜,就做了几道,其他的也是他做的。”
那边邓衿洗过手,从厨间走出来。
阿母招呼他,“太子啊,来来,不忙活了,吃饭。我之前听小许说你在同他学膳学,学得又快又好,他没诓我,有心了。”
邓衿笑笑,“儒士过奖。”
祖母大笑:“什么儒士哟,我们早都不做讲官了,你要是觉得合适,叫我宋老夫人,或者跟仔仔一样叫我阿母也行。”
“能吗?”邓衿道。
“怎么不能,我只怕你觉得没规矩。但是看你给我们下厨,想也不是太呆板的,你要是愿意,就叫亲近一些,也没什么,”阿母笑笑,“你跟仔仔一个年纪,看着高高俊俊的,我看着可喜欢。”
邓衿轻笑,“承您厚爱。”
阿母给他夹了块肉,“太子啊,学殿那边的牌子还是知民治民吗?我听你父皇说你娇气,去学殿肯定要被磋磨一番,现在看,哪里娇气哟,做什么都好好的,我还听张老说你在同他学医,会不会落下功课啊?”
邓衿看着碗里的肉,神色如常道:“父皇倒也没说错,来学殿前,的确是个难伺候的。来学殿后没有宫仆伺候,慢慢改,现在就是磋磨过后的样子。另,张伯医术精湛,讲解通俗易懂,一天里学得快,不费多少时间落功课。”
几句话哄得祖母笑声连连,“你看看这,怪实诚,都不要面子了。”
“实话实说罢。”邓衿笑笑。
吃过饭,一直没说话的祖父忽然一拜,“太子殿下,老朽有些话想同你说,烦请移步后院。”
邓衿跟着他去了。
后院有个园子,园子上建了回廊小亭。
祖父坐在亭里,道:“太子殿下在菱州执政的政绩,我和如青在这里知道一二,是大有可为之君。”
“不敢当。”邓衿道。
祖父摇了摇头,“当得起,在我和如青面前,不必谦逊。只是菱州受八方文思,传至大梁,百姓已然蒙启,却远没有到完全接纳一些从古便不随大流礼俗的地步。你和子须的事情,如青告诉我了,我们虽然老,自认为不迂腐,所以不拦你们什么。”
“但是太子,我和如青是看着子须长大的,多少要为他考虑一二。你身为一国储君,他和你要面对数不清的流言蜚语,这些你打算怎么做?”祖父缓缓道。
邓衿:“治世第一,执政期间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能转大部分风评;第二,龙阳不随大流,但并不是没有,菱州最盛,呼声较高,能先在菱州下律法试验,试验得好再逐步推往各地;最后让文臣文士广编撰写尊他人之理,转民间舆论。三种办法同时施行,是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如果宋儒士有更好的办法,还望能点拨邓衿一二。”
祖父温和慈祥:“太子比我和如青想的要聪慧许多,只是陛下那边,太子又要怎么办?”
“父皇得宋姜儒士教导,虽然顾面子礼俗,但也明理。和他说清楚其中利弊,让他知道我并非一时兴起,再加上二老的支持,让他明白自己老师都不介意,他会松口,比流言蜚语要容易得多。”邓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