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黑板上从上到下,画满了各种数据图,折线图、柱状图,应有尽有。
“各位领导,现在你们看到的是革钢与沪钢从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这三年的钢坯产量对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沪钢的钢坯产量在连年递增,每年的增幅都大于百分之十,而我们革钢一直在原地徘徊不动。。。。。。”
徐大友,焦乐山,朱和风等人都瞪大了双眼,认真端详起黑板上的图形。
“大林,我打断你一下,你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哪里?”焦乐山实在忍不住了,开口问道。
“焦总,这些数据都是我从革钢日报上查到的,消息来源绝对正规,具有权威性。”林致远不慌不忙答道。
焦乐山和徐大友对视一眼。
两人现在心中都有了答案,原来林致远一连三天在阅览室里干的就是这件事。
“好,你接着说。”
“好的,各位领导,从这些图形我们就能看出沪钢在大步前进,而让他们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林致远将从焦乐山那里取到的新轧机的技术资料举过头顶,“我认为就是新的机械,新的流水线才会造成我们和沪钢的差距越来越大。”
“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具体体现在我们钢铁企业,我觉得就是两方面,第一是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第二就是机械的现代化。均热车间的那台功勋轧机,距今已经有三十五个年头了,这还是五十年代苏国援建给我们国家的,不可否认的是,这台轧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我们革钢的钢铁产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我们厂的很多前辈都和这台轧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台轧机已经落后了。落后就要承认,承认了才能前进。”
林致远的声音并不大,但是他的话语却像子弹一样击中了在场每个领导的心。
在场资格最老的钱有福望着林致远身后的黑板,喃喃自语,“我进厂时就是跟着这台轧机干活,难道它真的不行了吗?”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谈一谈即将引进的这台新轧机的技术指标和它的先进性。”
“这台轧机出自霓虹国的新日铁公司,八十年代初,我国斥巨资从霓虹国引进同期最先进的全套钢铁产业生产线,当时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巨大轰动,被人称为剜肉建骨,很多人都质疑这个决定正确与否,但是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从沪钢一期工程投产到现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生产效率上,我们已经被沪钢大大甩在后面,不仅是钢铁产量,在质量上我们更是没法和沪钢相比,下面我就来说说新轧机的技术指标比老轧机优越在哪里。。。。。。”
林致远并没有翻开那摞新轧机技术资料,经过三天的研究,那些数据已经印在他脑子里了,信手拈来,随口而出。
“我敢保证,如果新轧机安装完毕后,热轧厂的生产效率将会实现一个阶梯式的跃增,我们厂的年生产总值至少会提高百分之三十。。。。。。”
整整十五分钟,各位领导聚精会神地听着林致远的演讲,谁也没觉得枯燥,相反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好了,各位领导,我的演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领导把这次赴沪学习的机会给我,我向你们保证,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争取早一日掌握新轧机的技术要领。”
林致远又鞠了一个躬,慢慢走下台来,会议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徐大友的脑海中回荡着三个字,大局观。
他不仅从林致远这番演讲中看到这个年轻人在技术上的钻研劲头,更看到了他的格局,
这哪是一个车间技术员应该具备的?这应该是革钢大公司领导班子才应该有的眼光和格局啊!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