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佑说道:“将策论的比重调低,加入算学几何,医科等科目的考试。明年肯定来不及了,不然读书人得乱,就从下一次科考开始吧。最初不用考得太深奥,得一步步来。另外,多开博学泓词科,不过这一科,并不仅仅考文,着重考技。”
如今除了三年常规的科举考试之外,还有制科的考试。制科由来已久,到了大清时,被称为了博学泓词科。
顾名思义,博学泓词科是朝廷为了笼络读书人的考试。将写不好八股文,能写词写诗有话语权的文人,把他们收编到朝堂来,差不多是另类的招安。
制科并非三年一考,至于什么时候有考试,完全由皇帝决定。能参加考试的人,则由各地督抚推荐。
迄今为止,康熙在平定三藩
之后,为了安抚读书人,少写文章暗讽暗骂他穷兵赎武,开办过一次考试。
齐佑深知,尽管康熙答应科举考试改革,至少得要十年,甚至更久才能逐步改变。
先生,课本,读书人开始学,需要时间过渡,不能一下就变了。
有了觉罗氏学堂,加上不时开考的博学鸿词科,朝堂上下的专业人才会越来越多。
康熙喜欢算学几何,能有更多的人学起来,对于同好变多,他当然乐见其成。
反正最好的先生与书本都在他们手上,康熙也不怕他们会学走真本事。
八股文同样难,放低要求,读书人改学其他,他们多了一条路,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齐佑的想法,与康熙不同。
天底下的英才不知几何,只要有一个环境与足够动力,他们肯定会自觉钻研。
能在枯木般的八股文上雕花,岂能学不好算学等其他知识。
康熙眉毛挑了挑,一语点破了齐佑的想法:“你可是想要觉罗氏兄弟学堂的学生,也能参加考试?”
齐佑低头羞涩地道:“一下就被汗阿玛看穿了。既然是我们觉罗氏的学生,总得让天底下所有人,看看他们的本事;我们觉罗氏,心胸广阔,不拘一格降人才。”
康熙叹息一声,说道:“可惜,在京城候官的士子那般多,着实是僧多粥少啊!”
僧多粥少,京城等着要做官的太多,空缺出来的官职太少。
其实仔细算,官职并不算少。如今
没有退休制度,只要不犯事,官员可以在任上做到老死为止。
另外最重要的原因,还得是因为旗人不用考试,就占据了太多的官职。且不提朝廷上下的大官,比如朝廷各部的笔试帖等,都来自于旗人才能进去的景山官学。
齐佑直言不讳说道:“旗人的僧,实在是太多了点。”
康熙猛地抬眼看向齐佑,语气沉了几分:“你莫要忘记,这是旗人的天下!”
齐佑面不改色,道:“粥都是所有百姓所熬,真算下来,汉人所加的柴禾,出的米面更多。”
半晌后,康熙垂下了眼眸,说道:“这件事还是放一放吧。多开博学鸿词科这件事,倒是一个法子。朝廷的各部,加上地方,总有些差使给他们。”
齐佑早就料到康熙会这般做,他不过是坐地起价,康熙还了钱。反正他想要将学堂的学生,以后都塞进各部做事的想法,得以实现就行。
康熙慢慢翻着纸,再次细看,犹豫着道:“这些东西,就不知道他们能否看得懂,看懂后能否想得长远些,心甘情愿接受了。”
齐佑说道:“朝廷养着他们,不,应当是所有交赋税,辛苦种地的百姓养着他们。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不答应之处?难道,他们只想着自己发财,是想要大清灭亡,不管朝廷死活了?”
康熙一听,就不由得怒上心头,骂道:“这些人,哪管朝廷的死活,只管着自己升官发财,永
生永世荣华富贵。先礼后兵,敢出来闹的,就是要造反了!”
齐佑见到康熙杀意顿现,暗自叹息。
怪不得康熙老得如此快,真是难为他了。除了帝王多疑之外,他还矛盾至极。
要说天底下,最盼着天下太平,繁荣昌盛的,莫过于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