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办法可以,竹子咱们这也不缺,就是得找会做茶叶罐的人。”
阮国胜也想到了茶山上的那片竹林,原材料不缺了,就是缺人手。
“这个也应该不是大问题,严叔说竹制茶叶罐做起来很容易,稍微懂点木工的,很容易就能学会,所以我们得招些懂得木工的,来做竹制茶叶罐。”
阮夏想,这批木工,如果做的不错,可以作为厂子的第一批正式员工,到时候厂子赚钱,可以按照工人的标準给发工资。
“那行,我现在就去广播,直接让会木工的来报名?”
“行,这样效率会比较高。”
阮国胜直接离开去村办公室广播了,很快,茶山村的喇叭就响起来了,“乡亲们,现在需要会木工的村民们,来村办公室集合,会木工的,来村办公室集合。”
村里人听见这个广播都比较好奇,“要会木工的?干啥,要去做啥东西啊?”
“欸,你家小子不是跟着木匠学过一段时间吗?”
“哎呦,就学了两天,就不学了,跑回来了。”
“说不定是那个厂子来招工的,要去当工人的嘞!”
“那我让我家小子也去试试,反正也没坏处。”
村里好些会木工的,不会木工的,都来了村办公室集合,阮国胜看人来的差不多,又强调一遍“我说了,是要会木工的,不会的,现在赶紧给我走,别让我一会儿看出来……”
说完,有几个脸色讪讪的,识趣的自动离开了,剩下的也没几个,大概八九个人。
阮国胜直接让几人留下,等会儿严兴学从山上回来,会先做一个示範给几个人看,再看他们做的咋样,只要过关,就可以留下来,到时候做的竹制茶叶罐,合格的话,是有公分的,当然,是厂子发的公分,因为现在没钱,只能记成公分,等到厂子盈利了,这些公分都是要换算成钱的。
严兴学带的人多,也都是有力气的,很快,就砍了好几颗竹子,几个人,擡着竹子给擡回来了。
工具什麽的阮国胜都给準备好了,严兴学直接拿了一截竹子,给几个人示範,每一步应该怎麽做,先去青,然后打磨,抛光,一步步都展示的很清楚。
很快,一个竹制茶叶罐就做好了。
阮夏拿到手里看了看,每一处都打磨的很光滑,不会出现刮到手的情况,盖子跟罐子嵌合的很好,不用担心密封问题。
“这上面能刻字吗?”
阮夏想要在盖子上面周围刻上他们厂子的名字,然后中间是小篆写法的‘茶山’,之后她也打算那这个当做他们厂子的标志。
“能,要刻些什麽?”
阮夏把自己写好的给严兴学看,严兴学照着给刻到了盖子上,“是这样不?”
“对,就是这样,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茶叶是哪里生産的。”
阮国胜也看了一下,觉得挺好的,最起码能让人一眼就记住。
“挺好的,这是小篆?”
“对,这样的话,大家能一眼认出来这是什麽字,也有一定的独特性。”
阮夏也没啥设计天赋,这些都有参考几十年后一些比较流行的商标,有些就是通过变换写法,让一个普通的字变得更有艺术性,也能让人记忆深刻。
招来的几个人里,最后只留下了四个人,这四个人之后就先跟着严兴学,这两天先赶制竹制茶叶罐。
加上严兴学,一共五个人,竹制茶叶罐只要熟悉之后,做起来很快,第二天,20个竹制茶叶罐就做好。
阮夏则把茶叶称好,每个茶叶罐里放上一斤的茶叶,剩下的茶叶,她打算找供销社,先谈一小笔生意。
王安志是食品厂后勤部的员工,他们食品厂是县里收益比较好的厂子之一,他的工资也不低,平时他就喜爱和伙计下下棋,品品茶。
最近顾洪突然打电话找他,说什麽请他去公社里参加一个鑒茶会,虽然他在县城上班,顾洪现在只是一个公社书记,但是王安志知道顾洪的背景不简单,想了想,就答应了,反正只是去公社一趟,费不了什麽事。
阮夏和阮国胜还有姜自明三个人都要去公社,姜自明最近去县里彙报扫盲班的成果,刚回来没几天,就又要去公社準备鑒茶会,整个人忙的不行。
阮夏三人这天很早就到了公社,顾洪已经在办公室里了,还有镇长章宏义也在,两人正在优哉游哉的喝着茶,喝的茶是阮夏前几天留给顾洪的。
“来了,坐下吧,正好我刚泡好茶叶。”
顾书记看见他们,语气不像是上下级关系,好像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三个人也没客气,直接坐下来,阮夏把包装好的茶叶拿了四罐,分别给顾洪和章宏义,一人两罐。
“这是?”
顾洪看着阮夏拿出来的‘竹筒’,一时间没有认出来这是竹子做的茶叶罐,主要他们为了赶时间,基本上外面就打磨了一下,里面做的更精细,这样既不会出错,也节省了一部分时间。
“这是我们做的用来装茶叶的茶叶罐,这两罐是给顾书记的,这两罐是给章镇长的。”
顾洪接过来,就看到了茶叶罐盖子上的字,“盖子上刻上这些,以后要是茶叶卖出去,都知道是哪里産的了!”
“对,这样能让别人更快记住我们的茶叶。”
茶山的茶叶,走的路线肯定是更偏向于平民,茶叶品质不错,但肯定达不到高端茶叶的品质,毕竟他们种植的茶树只是普通的茶树,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让人记住他们。
有些喜欢泡茶喝的人,其实平时不会太关注茶的品牌,基本上就只看茶的种类,是红茶还是绿茶,只有特别喜欢茶叶的人,才会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