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先生,应该是英帕尔战役的损失,还没有让英国人缓过劲来!”
华盛顿美国总统办公室,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拿着史迪威来的电报,对罗斯福说道。英帕尔战役让英印部队的损失,其实也是让美国方面吃惊的,日军强悍的战斗力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英帕尔战役,英军虽然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成功夺回了英帕尔平原,但在战术方面却是完全失败的,既没有将日军十五军留下,给与日军一大量杀伤,反而让己方损失惨重,参战的三个印度军,战后基本上都残废了,失去了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机会。
这还是在美军航空兵协助的情况下进行的战斗,美国人更是慷慨第将原本要运送到中国战场的大量物资留在了印度,把要装备给中国远征军两个军的大口径火炮留给了英印第十四集团军,要不然还不知要死多少印度士兵。
“英国人手里不是有两百五十万印度士兵吗?”罗斯福有些调侃地问道。
“是的总统,伦敦政府在战争爆后,从印度国内征招的部队大约有两百五十万,不过你是知道的,英国人都把他们当成了后勤部队,一般很少上战场,当然印度本土的战场除外。”
事实上,英国手里的印度部队,还确实参加过几次实战,北非战场因为兵力不足,丘吉尔曾让印度士兵担任主力打过几场,不过都失败了,他们甚至连最烂的意大利军队都打不过,反倒被意大利人俘虏了四万多。欧洲战场上,也有少了印度部队到了第一线,可惜遇到德军后就投降了,现在德国人手里好像还有一支八千人的印度部队。
北非战场结束后,伦敦方面只是调回了一个军(三个师)的印度士兵回国,其他印度部队,统统被丘吉尔安排去了欧洲战场,或者驻守在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埃及,以及中东地区,以换取原本在那些地方的英国军队和澳大利亚军队去到欧洲。“霸王行动”计划马上就要开始,英国人得准备足够的登陆部队才行。
“伦敦那位虽然承诺了战后印度独立,但此时印度军队还是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印度人想要调一兵一卒回印度,都得经过他的同意,调回印度本土的那个军,也因为运输工具的原因,此时还停留在伊朗境内,估计三个月后,也就是四四年的四五月份才能抵达印度,所以,此时英国人在印度,还真调不出多少部队来。”
拐弯抹角地回答了罗斯福的问题,马歇尔又开口问道:“总统,在缅甸,我们就真的不用动一次新的战役行动吗?那支南亚军队(指缅甸抗日军)的战斗力应该很强,比起史迪威训练出来的中国远征军不遑多让,我们又提供了不少军火装备,难道不让他们去攻打法属印度支那?”
缅甸反攻战进行到尾期时,缅甸日本失败已经是不可挽回,这一点不止日本人自己清楚,美国等盟军方面也很清楚,丘吉尔派一个营的英印部队急急忙忙赶来参与,也正是看清楚这一点。
美国人也在那个时候,大方地给缅甸抗日军提供了一批军火装备,包括油料、卡车、坦克、火炮、冲锋枪,以及不少的弹药,甚至还有少量的加兰德半主动步枪。美国人通过这种方式,向新成立的缅甸政府表示友好,同时也是对战斗力不俗的缅甸抗日军一种变相认可。
既然手里有这么一支能打的友军部队,马歇尔自然想利用他们去进攻法属印度支那,乃至马来半岛、印尼的日军,进而威逼菲律宾方面的日军,甚至可以让麦克阿瑟通过越南或者印尼进攻菲律宾,完成他反攻菲律宾的心愿。
在这一点上,总统罗斯福和马歇尔有一点不同,两人虽然希望通过亚洲的人力量来削弱日本军队,但前者却不想让英国人趁此占便宜,毕竟利用这次战争,削弱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的实力,加强美国在世界的影响,是总统考虑了很久的计划,不会因为一点点的小利而改变。
“乔治(马歇尔的爱称),中国远征军回国后,缅甸也就十几士兵,我们在那里也就几千人,如果英国方面不调动军队南下的话,我看还是等一等,仅凭借缅甸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同时在马来半岛和法属印度支那两个方面作战的,就算是前者一个方向,他们也会很吃力,虽然有我们提供的装备。”
日本中国派遣军在中国大陆的异常军事调动,美国人也察觉到了,军方分析日军在南中国地区会有一次大的行动,所以中国远征军被调回国,史迪威虽然把抱怨的电报到了华盛顿,但罗斯福并没有对此做什么评述,显然是默认了中国远征军的调动。
在罗斯福心里,和南亚南亚方面盟军配合太平洋美军的战斗相比,中国大陆的战场形势更为重要,要知道哪怕此时日本为了太平洋战场和美军争夺岛屿权,从中国大陆调用了不少主力师团,但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有过三十个师团、十几个独立混成旅团、十几个独立旅游,以及大量的地方守备大队,总兵力在两百万左右。
如果日本人的这次行动彻底击败了重庆的蒋介石部队,那大本营就能够腾出大量的日军师团,一股脑地投入太平洋战场,这对美军以及罗斯福政府来湿地,都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中国远征军回国,暂缓盟军在南亚南洋的军事行动,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南亚盟军没有什么行动,这一地区的日军除了抓紧时间修筑工事外,也没有对已经丢失的缅甸进行什么进攻,一时间,整个南亚倒显得风平浪静。
喜欢我的抗战有空间请大家收藏:dududu我的抗战有空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