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风雨大宋 安化军 > 第81节(第1页)

第81节(第1页)

杜中宵这才注意到,冯原手上拿的是一张虎皮,极是亮丽,品相完整。杜中宵两世为人,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虎皮,心中好奇,不由就用手去摸,只觉得光滑柔软。

冯原不动声色,把虎皮递到杜中宵手里,也不说话。

杜中宵把玩了一会手中的虎皮,递还冯原:“如此贵重之物,我怎好收你的?且拿回去。”

冯原哪里肯接?口中连道不值钱,让杜中宵尽管收下,自己的一番心意。

见冯原坚决要送给自己,杜中宵心中也是喜爱,不过怕此物价钱过高,问道:“似这一张虎皮,不知价格几何?过于贵重,我不敢取,你也不舍送。”

冯原道:“实不瞒官人,此一张虎皮,若是在并州城里,约值十贯铜钱。”

听到这个价格,杜中宵出了一口气,不再说什么,收了下来。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冯原来说,十贯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钱。

见杜中宵把虎皮收了起来,冯原满脸堆笑:“小的吃过晚饭,在房里闲着无事,过来与官人说些闲话。今日在盐场说的制熟皮生意,小的思来想去,是一条发财的路子。只是有一事心里不把稳,特来问官人一声,从土盐里制硝,果然可靠么?契丹云州也产土盐,却没听说他们产硝。”

杜中宵笑道:“不是土盐产硝,而是制土盐的时候有硝产出来。知其法的,自然能收,胡人不知其法,只知盐,不知硝,也是常事。”

冯原目光闪动,想了一会,才断然道:“不瞒官人,小的做这生意多年,在毛皮行里,多少是有些名声的。若果如官人所言,可以在这里鞣制皮革,便就大弄!官人若是不嫌弃,这两日便就在盐场里制些硝出来,再找匠人鞣制皮革。若是成了,小的必招呼同行,一起来做这生意!”

杜中宵见冯原神色认真,知道他说的可能是大买卖,不由也重视起来,正色道:“此事不难!你便在这里多等几日,我招呼人制些硝出来。”

说到这里,见冯原连连点头,杜中宵心中一动,道:“并州是河东第一大城,若是有个集中做毛皮生意的地方,也该是这里。冯员外,你若是真有路子,招呼得同伴来,官府也给你们行方便。”

冯原听了大喜:“官人此话当真?”

杜国宵笑道:“我是本州签判,说了还不作数么?尽管放心!”

第8章制硝

傅瑞看着两个人力各挑着一担盐到了近前,指挥着他们倒在一旁。又按着杜中宵的吩咐,把土盐倒近一个大锅里,化为盐水。直倒了十几担,盐水饱和,才又把盐水舀进旁边的空锅里。

杜中宵看倒得差不多满了,吩咐陶十七带人在锅下面点燃了煤炭。

一二十个盐监的库子、斗子等人无精打采地站在一边,看着杜中宵指挥着人忙碌,面无表情,神情木然。最近一两年盐监不景气,他们的生活艰难,对什么事都失去了兴趣。

这个过程极为漫长,杜中宵见火烧得旺了,便出了棚子,到官厅里去与冯原几人说话。不管是精制盐还是熬硝,现在都是技术机密,不能被外人看见。这个产业做得大了,有许多用处,盐还是小事,各种副产物硝和碱,将来会有大用处,一旦传入契丹,便有隐患。

并州北面与契丹的榷场在雁门寨,由于契丹禁止市马,羊是契丹最大宗的出口物资。除了每年以万计的活羊,还有大量的羊皮,以及少量的其他动物毛皮。

冯原对雁门寨一带非常熟悉,向杜中宵讲着那里的地理人情,以及自己经商的一些趣事。

看看天近中午,杜中宵命人上了酒两,自己重又回到了煮盐的地方。

让熬盐的人试了试煮沸的盐水,发觉底部已经有盐的结晶,杜中宵吩咐人把沸腾的盐水舀出来,倒到旁边用木架架起来的布上,让过滤后的盐水淋入下面的锅中。

精制盐,过程无非是蒸发、过滤、结晶。不过布骤虽然简单,具体操作却有许多讲究,越是精细得到的盐越是精良。如果没有后面的过滤、结晶,直接在锅里把水煮干,得到的便是盐场里的土盐,质量低劣,含有过多的杂质,不堪食用。比如现在过滤到锅里的盐水,依然可以再重制一遍,待三五遍后,才会得到雪花细盐。

不过今天杜中宵志不在精盐,而是土盐里的硝,便就省去了这个步骤。

待到把煮沸的盐水全部过滤完了,杜中宵吩咐人取了过滤用的布下来。只见上面厚厚的一层,色白如泥,数量不少。

傅瑞见了,忙道:“这布被堵住了,不堪用,快快换新布来!”

杜中宵笑道:“知监想的差了,我们要的便是布上的白泥。你们随我来,却把白泥用水洗几次,再蒸煮出来,如雪花一般,便是我们要的硝了。”

傅瑞好奇,走上前看了又看,口中道:“这便是硝么?不知道是什么硝?”

杜中宵道:“这是芒硝。凡用卤土制盐,第一次制出土盐来时,收的是碱和硝,不过那时的硝多是火硝。土盐化为盐水,再次熬煮,出来的便是芒硝了。这是芒硝和火硝物性不同,出产不一。”

以前在永城的时候,为了制火硝,杜中宵研究过盐碱土的化学性质,对这不陌生。在用盐土制盐的过程中,最开始的步骤出来的是碱碳酸钠,和一部分火硝硝酸钾。对他们进行精制,可以分离两者,这个年代的技术已很成熟。最后对盐进行精制,出来的就是芒硝硫酸钠。各地盐碱土的成分不同,得到这三种副产物的比例也有差别。并州这里,副产物最多的就是芒硝和火硝,碱与亳州相比又少一些。

其实历史上河东这一带土盐生产一直没有断绝,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火硝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以至于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盐成了火硝的副产品,当时产量非常巨大。杜中宵并不知道这段历史,不过他已经认识到了河东路土盐的价值,不在盐本身,而在于其副产品。特别是河东路还产硫磺,生产火药的条件比亳州好多了,甚至此时宋对契丹的禁榷名单上,都有火硝和硫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