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是一具被泡得发白的水鬼尸体。
少女跪在地上,向目瞪口呆的弟子用力地磕了三个响头,哑声道:“我们上极仙台登云梯,一路走到这里,已失去了八个同伴。”
“恳求仙长明鉴,我们来此,不为成仙,只为申冤。”
十来个孩子将身后的包裹解开,露出十几具如出一辙的水鬼尸体。
那个被月楼救了的孩子也停止哭泣,默默将自己背着的包裹打开,里面放着一个女人的头颅。他还太小,只能将母亲的头颅割下来,背在身上。
诛仙台弟子久久地看着他们,半晌后道:“……你们,跟我来。”
她用神力造出了一节通往极仙台的台阶,十几个少年少女跟在她的身后,回望茫茫无边的云海,忽然有一个孩子低声唱道:
“檐宫无能,仙出其门;如烟在流,如鲠在喉……”
“如烟在流,如鲠在喉……如烟在流,如鲠在喉……”
那歌声越来越大,但词始终是含在嘴里,模糊不清的。
这首歌本是三百年前歌颂神明恩赐神石的童谣,流传甚广,人人都能哼上一句,许多凡人将其延伸为赞美修者恩德的童谣,经常在三仙台附近高唱,认为这样能引来修者的赐福。
但如果此时有人能靠近孩子们的嘴边听一听那词,就会发现虽然他们唱的还是那首广为流传的童谣,但词的意思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从歌颂神明修者的赞歌,变为了嘲讽和苦涩的哀歌。
作者有话说:
1注:引用自《康衢歌》
大意为:皇帝为了我们广大的老百姓,没哪一件事不是做得好到了极点。因此,我们不用自己动脑筋、出主意,也不要揣度皇帝的意图,只要照着皇帝的规矩办就行了。
有个有意思的事情,这个歌很早之前我在做大纲的时候就决定要写一首同音不同词的童谣来做暗线,但是反讽的部分我写了很多版一直不满意,直到有一天晚上睡觉做梦梦到我写好了,醒来打开手机备忘录一看,竟然真的出现了一条新的备忘录而且已经写好了,可能是晚上做梦迷迷糊糊起来写的吧,我感觉很有意思,所以没有做修改,就用的这一版,可能韵脚不是很好,但我很喜欢~
20金阙(十九)
◎震撼封小狗一整年◎
诛仙台并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仙台,弟子们常年驻扎在御仙台、极仙台和各大城池,譬如极仙台,就划分了十几座仙台供诛仙台的弟子们起居。
这里便是一座独属于诛仙台的仙台,不同于其他仙台的热闹,这里看不见人影,显得格外冷清。
诛仙台的弟子带着他们上了仙台,直径去了一栋小楼,站在大门前,却停下了步子。
她极缓地转过身,俯视着面前这十几个孩子,将他们的神色动作一丝不落地收进眼底。
在确认这群孩子的眼中没有丝毫惧怕、恐慌和动摇后,她才推开大门,道:“此路十死无生,若不害怕,便随我来。”
孩子们倒抽一口冷气,却不是因为害怕。他们紧紧地盯着女弟子的脸,为首的女孩惊呼:“传言是真的!”
那是只流传在阴沟里的传说,据说有修者会收留有仇怨的,走投无路的孩子。
女弟子一言不发,她再次强调道:“此路十死无生,你们考虑好再来。”
说罢,也不管他们的反应,跨步走进门内。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最后鼓起勇气,互相搀扶着,跟着她走进了大门。
进了大门,门内却没有屏风家具,只有一条长长的,通往地心深处的地道。女弟子熟门熟路地把他们带到了一扇石门前,一边推开门,一边低声道:“极仙台没法给你们的修仙途,诛仙台可以给你们。”
大门被推开,扑面而来的首先是浓重的神力雾气,等雾气散去,只见门内赫然是一处花厅,家具座椅不染尘埃,鲜花竞相盛放,无数石像或站或立,栩栩如生的模样仿佛下一刻就会活过来,然而烛火落在石像上反射出冰凉的光芒晃花了众人的眼,教他们知晓,那些只是石像。
有个孩子看迷了眼,下意识伸手去触摸石像,女弟子猛地抓住他的手,孩子被她脸上冷冰冰的表情吓了一跳:“仙、仙长……怎么了?”
女弟子道:“这些石像,生前都是人。”
说罢一挥手,用神力幻化出一个画面,画面中是一个身穿破烂衣衫的男人,在诛仙台弟子的带领下触摸石像,神力从石像上慢慢汇聚到他的指尖,他的脸颊忽然发生变化,脸颊靠近下颚的一块肉掉下来,露出里面的白骨——他变成了大妖。
画面一转,男人身穿白衣、腰挎戒鞭,已是诛仙台的弟子,脸上却已经变成了完全的白骨,他走进花厅,随意挑选了一把椅子坐下,只在一瞬间就浑身化为白骨,衣衫随即塌了下去,但又立刻膨胀起来……
他变成了一尊石像。或者说,他变成了一整块的神石。
女弟子伸手打散了画面。
“让你们看看,好叫你们知晓,这些这条修仙途的结局和自己的下场。”她说,“好了,现在……去吧。”
半晌,有一个孩子动了。他伸出手,放在了一尊石像上。
那石像是个女子,白衣整洁,玉冠高束,面带微笑,一手执戒鞭,依稀还是生前最美丽的模样。
……
“——好了,我们到了。”
月楼率先跳下马车,接着身后的封不语下了车。
这是极仙台最高处的一栋小楼,几个穿着蓝衣的极仙台弟子正低声交谈着什么,见他们下车,连忙朝他们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