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时想要阻止他,但是庄卿冲她摇摇头,轻声说:“一会就好,早点休息。”
好了,这是嫌自己动作不够麻利。哪知道沈缨这个时候突然从门口回来:“我记起来我的玉珏好像放在神策房了。”
拿着铁锹的庄卿和他面面相觑,他又看看一边抱着那束桂花的冷时。
“你”沈缨不好当面教育冷时,只好说,“你去挖,哪有让子衿代替你受罪的,快去!”
庄卿也没有执着于此,他把铁锹递给冷时,冷时在他放下衣袖的时候帮他拍了一下臂上被溅起来的泥土。结果她一铲子下去,三个人都听到了一声闷响,似乎是铲到了某个重物。
冷时蹲下来一看,拨开表层的泥土,原来是一个石头做到匣子。另外二人也惊讶地对视一眼,显然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东西。
“石匮?”庄卿猜测道,“早年江左的历史记录就是放在石匮里,鹿梦馆建立起来才放弃了这个规矩。”
“那我们打开看看?如果里面有金书,那么子衿你的猜测就成立。”冷时征询他们二人的意见。
“要不把他们叫起来一起看看?”沈缨斟酌着提议。
“埋我们自己家院子的东西为什么和别人一起看?开吧,我很好奇。”
神策房这一带是沈园的禁地,严格禁止外人轻易进入。于是沈缨和庄卿二人也找来工具,冷时在一边提着灯,二人一起撬开了石匣的石头盖子。
灯一照,里面发出回闪的光——果然是金属。拿出来一看,是三本金简。上面的字迹保存完好,因为石匮的保护,还没有遭到侵蚀,采用江左的官方小楷,字迹清晰,还没有漫灭。庄卿翻开其中一本封面刻着“二十四”三个大字的金书,里面两页整整齐齐地排满了名字。数了数,一共是二十四个不认识的人的名字,但是并没有多余的批注。另外一本金简只有一片,上面刻着“君赋芙蕖,我依女贞,得真自我,不殉名利”。
三人将目光投向最后一本金简。这本金简刻着“蕉下覆鹿”这四个字。
“蕉下覆鹿?我们史馆是不是叫鹿梦馆来着?”冷时问道。
“难道是关于鹿梦馆的成立的前身?”沈缨猜测道。
庄卿皱着眉,终于开口:“萧山书院也有石匮金书,那是成立鹿梦馆的人留在的最后的纪念性的。那里面也有这个一样的金书。就叫‘蕉下覆鹿’,一样的四个字。不过那个石匮,只有一本金书,另外两本从未听闻。”
“难道这两本还不一样?”冷时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来翻开它。
冷时翻开第三本金书,沈缨提着灯凑近了照,发现里面居然只有简短却又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句话:“江左长乐四年,风雩阁同曲氏违背天道,发行妙手方,杀太史钟二十四人于周家桥。秉笔直书,石匮金书。”这句话并没有任何落款。
几人沉默良久,沈缨有些迷茫地问:“这些字每个字我都认识,这连起来怎么感觉让人有点云里雾里?”
冷时收起懒散的样子,表情凝重地回答:“如果我的书类学得不错,我记得现在记载的是‘江左长乐四年,风雩阁同曲氏悬壶济世,发行妙手方,挽救江左失陷’,太史钟这个人我是从来没听说过。”
庄卿将这本金书翻来覆去打量了一番,只看到书脊上有装饰的纹样,并无别的多余的文字。他只好顶着另外二人疑惑的眼神回答:“萧山书院从未听闻过太史钟二十四人被杀的事,也没有相关史料记载。书院所记载的第一任史官是文鹄的先祖,也就是文韬。”
“难道这是伪史?”沈缨问道,“看着也没个标注,也不留名,真奇怪。”
如果这是伪史那还好说,可是这是在沈园禁地挖出来的,一般只有沈家家主才可以进入。这如果是真实记载,那为何今日不见机记载呢?风雩阁一直优待史官,曲氏的妙手方的发行当年也是接受了沈园的占卜,卜辞可是顺从天意。这金书的记载实在是过于骇人听闻,仿佛风雩阁和曲氏犯下了弥天大罪,为了发行妙手方杀太史钟二十四人。
就在这诡异凝重的气氛中,冷时突然打了一个喷嚏:“好冷!我们能不能去屋子里坐着说话?站着吹风你们不冷吗?”
这下属于是添茶回灯重开会。石匮太重实在搬不走,三人把三本金书放在案上仔细研究,那本名单里的二十四个人有两种姓氏,第一种应当是太史钟的亲人,姓钟,第二种姓花。这两种姓氏的史官在历史记载上都未曾听闻。
庄卿仔细看了格式字迹后推断:“应当是专业的史官书写,格式符合记载的格式,字迹遒劲有力,这些都是史官在接受了专业训练之后才能写出来的。”
沈缨摸了摸下巴:“我感到疑惑的是它说‘违背天意’,可是我们沈园的卜辞保留中从来没有说过妙手方的一句不好。就算是最初的发行中的卜辞,我们也是精心保留。”
冷时在二人试探的目光中放下茶杯,无奈地说:“你们别看我了,我给风雩阁打工这些年,一直是很紧张的关系。它防着我,我也防备它,风雩阁的档案馆我确实进过一次,但是并没有看到和江左相关的记录。”
“孤证不立。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庄卿将三本金书按照它们原来的样子整齐地迭放好,几人愕然地发现书脊上的纹案居然拼凑出来是数字。
“这是?贰拾肆?”冷时辨认了一番,“二十四,是为了纪念二十四个人吗?”
沈缨猜测:“难道是那个院子里还有东西?是离那颗树下二十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