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极!”南宫之奇露出欣然的神色,他回到厅中,果断道:“在下该离开了。”
这一句将众人惊醒,郦渊大步向前,从人群中挤出来,慌道:“南宫夫子为何要走?期会才刚开始一日而已,您这样忽然退出,是我齐国招待不周吗?”
南宫之齐摇摇头,“伯冉大夫多虑了。”
他扭头看向郦壬臣,道:“能够在齐国遇到理解在下学说之人,就算不枉此行了,足矣,足矣。”
他连说两个“足矣”,依然看着郦壬臣,舒然笑道:“稷下学宫有如此青年才女,在下渺渺烛光,又何必还来与日月争辉呢?”
这当然只是他的自谦之词,但众人都已看出南宫子去意已决,也就不做挽留。雪越下越大,朦胧了天光,院中人渐渐散去,郦壬臣与南宫之奇别过,也走出驿馆来。
郦渊抬头看看天色,对郦壬臣说道:“少卿,今日雪大,城门外的路怕不好走,现在时辰也不早了,你不如今日就在学宫住下,客舍还空着几间,明日也好去旁听旁听这次期会。”
郦壬臣感激的看了郦渊一眼,赶紧答应下来,这样一来就不用被姜于拽到王宫里去了,“多谢伯冉师兄照拂,学生也有一些问题想趁便请教郦老夫子的。”
姜于有点遗憾的在旁边叹口气,对她道:“如此一来,我就明天再来学宫寻你吧。”
“翁主慢走。”
“恭送翁主。”
郦壬臣和郦渊两人几乎是同时脱口而出,随即又一同规规矩矩的朝姜于深深一揖,一副送人的架势。
等到姜于和随行仆从的身影消失在门口,俩人才直起腰来,同声叹气。
可算送走这尊大佛了。
王霸之辩
第二日,卯时,稷下学宫正门前方的木铎声“咚咚”响起,大门开启,表示学宫新的一天再次欢迎四方贤士进入。
木铎声过后,大批人鱼贯而入,人们迅速填满了各个学馆,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学宫里渐渐热闹起来。
今日的“王霸之辩”还是在游就馆举行,馆中设有主位,一般是闲置的,今日却收拾打扫的很干净,还换了新坐垫,看来是有贵人要来听会。
除了主位以外,馆中其他座位都没什么高低之分,几百人同时坐在一起,毗邻而坐,中间设置一方高台,是给今日欲发表高见的学者坐的。离高台最近的地方,会留出两个座位,王宫里会派人过来,专门记录下每场辩论的内容。
郦壬臣混在人群中,随便找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此时中间的那方高台上已经坐了一个人,郦壬臣不认得,看来是从别国来的。
那人的表情有些紧张,一副坐立难耐的样子,叫人觉得奇怪。
又过了一会儿,馆中差不多都坐满了,有一人出现在门口,此人身量中等,腰如铁桶,上下一般粗细,皮肤棕黑,满脸络腮胡子,一身姜黄色的士子服,看起来快洗到发白的样子,腰佩一柄手掌宽的厚厚的长剑。他大步流星的走进来,也坐在了高台上原先那个人的对面。
这人一坐下,郦壬臣就明白了原先那人为何会紧张难安了,因为来的人是稷下学宫中出了名的“铁士子”——孟悝。
今日的两位主辩者都到场了,齐王也随即出现了,这可是以前没有的大新闻,人们一同端端行礼,等他进来作好。
老齐王的身边还跟着很受宠爱的翁主姜于和小孙子姜勉。老齐王的痈疾看来很严重,自己无法行走,只能半躺在王塌上,由六名宦侍抬进来,放于主位上。
众人行礼过后,老齐王便摆摆手,叫辩论开始。齐国的礼法教条不那么严格,尤其是在稷下学宫这种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不必每次开会都要国君先“讲两句”。
众人重新面朝中心的两位辩者坐着,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先由那第一个到场的辩者发言:
只见他作了一揖,高声道:“在下鲁国少正连,国为姓,阜氏人也,字季友。初来贵地,望诸贤赐教。”
少正连,“少正”是官名,代表他在鲁国现任或曾任过少正大夫一职。“连”是他的名,国为姓,便是姓“鲁”的意思。阜氏人,表示他是出生在阜城的鲁姓,“季友”是他的表字,从这表字可以推测,这人应当是家中排行最小的,因为“季”为老末,前面不知道排了多少个哥哥姐姐,但一定不少于三个,因为:伯孟、仲、叔……季。
如此一来,这人的名字便有许多种称呼方法了,可以直白的叫他“鲁连”,但一般不会有人这么叫,显得不大尊敬。通常不熟悉的人会称他做“少正连”、“鲁季连”、“阜季氏”、“阜叔友”……如果日后他的官阶和学术地位更上一层楼,那还可以敬称他为“鲁季子”、“阜季子”等等。
在这个时代,一个士人往往有很多种称谓,并且随着地位的提高,称谓也会衍生的越来越多。
在天下诸国中,尤其以鲁国人的称谓名堂最多,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因为那是一个将繁文缛节看作生命的国度。你永远数不清一个鲁国贵族能有多少种称谓,甚至他们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需要用到不同的称谓。
眼下,这位来自鲁国阜城的少正连大夫已经用精短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庞杂的姓名体系,接下来该“铁士子”孟悝了:
孟悝用和少正连同样的姿势回礼道:“在下申国孟悝,字左陶,望少正大夫赐教!”
字左陶……唔……看来并不是什么高贵的出身,少正连眼中闪过一丝轻视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