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悟空修仙app > 第134章 悟空谈判风云(第1页)

第134章 悟空谈判风云(第1页)

万历援朝之战:复杂局势下的谈判风云

万历援朝之战宛如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拉锯战,整整持续了七年之久。在这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各方势力陷入了一种僵局,谁都无法将对方彻底消灭,更无法从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获取那梦寐以求的红利,于是,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了谈判桌上,期望能以一种看似体面的方式结束这无休止的战斗。

对于明朝而言,此次战争有着至关重要的诉求。一方面,明朝必须确保自身领土的安全,不容许外敌的丝毫侵犯,因为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另一方面,明朝苦心经营的东亚朝贡体系是其在政治和经济上获取巨大利益的关键所在,这个体系就像是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网,维系着明朝在东亚地区的权威与繁荣,所以明朝在谈判中势必要维护这一体系不受冲击。

日本的国家组成模式类似我国春秋时期的诸侯联盟,丰臣秀吉作为盟主,其统治地位实则脆弱不堪。他发动侵朝战争,本是为了获取土地或其他利益,如果这场战争最终无法让日本有所收获,那么丰臣家族的统治将会像一座根基不稳的大厦,在动荡中迅速土崩瓦解,因此他在谈判桌上的态度也十分强硬且复杂。

而朝鲜,这个夹在两大强国之间的弱小国家,从根本上就不希望明朝和日本达成任何议和协议。因为当战场陷入僵持状态后,在谈判桌上,各方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倾向于牺牲弱者的利益,朝鲜深知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旦议和达成不利于自己的条款,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如此错综复杂、暗流涌动的局面下,明朝派出的谈判代表却并非是人们预想中的文官大臣,也不是那些世袭的公侯贵族,而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混混”——沈惟敬。

沈惟敬出身于嘉兴大族,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曾参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在兵部尚书胡宗宪的麾下,他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立下了累累军功。然而,命运弄人,随着胡宗宪的倒台,沈惟敬的辉煌戛然而止,他的人生就此陷入了长达30年的沉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穷困潦倒,流落于京师的街头巷尾,尝尽了世间的冷暖。直到他年逾知天命,须发皆白之时,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他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人们不禁要问,在这人生的低谷中仰望了三十年的天空,他是否已经拥有了洞察人心的非凡能力,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手段来处理这场无比复杂的局面呢?

战争初期:朝鲜局势与祖承训之败

1592年四月,丰臣秀吉一声令下,麾下大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率领着15万日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向朝鲜席卷而去。仅仅两个月零三天的时间,朝鲜的平壤和汉城这两大重要城市便相继被日军攻陷。朝鲜国王李昖惊恐万分,一路逃亡至鸭绿江边的义州,在那里,他如惊弓之鸟,时刻准备着进入明朝避难。

六月,吴三桂的姥爷、辽东大族祖家的话事人祖承训率领着3000余精锐之师踏入了朝鲜的土地。此时,如果你是朝鲜国王李昖,你会如何利用祖承训来实现朝鲜利益的最大化呢?是好吃好喝地招待这些明军?还是用金银财宝去贿赂他们?如果你只想到这些,那只能说明你对政治的理解太过浅薄。

事实上,当祖承训刚踏入朝鲜,以李昖为首的朝鲜政坛那些“老油条”们便迫不及待地凑了上来。他们极尽所能地吹捧祖家兵强马壮,将日军的战斗力贬低得一文不值,声称只要祖家的铁骑一亮相,那些倭寇必然会望风而逃。据史料记载,为了彻底打消祖承训的疑虑,朝鲜的斥候黄瑷向祖承训奏报,称平壤的日军已经向南撤退,城中留守的日军极少,收复平壤的不世之功简直唾手可得。朝鲜节度使也在一旁附和,称倭寇的战斗力低下,“只用铁丸、长剑,无他技也,厥数亦不过一二千云”。

朝鲜人的这些举动,其真实目的就是想要“忽悠”祖承训南下。在他们看来,如果祖承训与倭寇交战胜利了,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朝鲜可以借助明军之力收复平壤;而如果祖承训战败了,那也对朝鲜有利,因为这样一来,明军和日本人之间就会结下血仇,明朝为了自身的尊严和利益,必然会加大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得利的还是朝鲜。

在朝鲜人的“彩虹屁”以及收复平壤后加官进爵的巨大诱惑下,祖承训率领着3000人向着平壤发起了突袭。他满心以为平壤仅有1000多守军,还自认为自己用一倍的兵力攻城已经是用兵谨慎。然而,真实的情况却让他陷入了绝境,此时的平壤城中有日军两万余人。这场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祖承训惨败,副将史儒战死,他自己也仅仅是勉强逃脱了性命。

辽东边军作为明军中的精锐之师,此次在平壤却遭受了如此重创,明朝损失了几千人,还赔进去一个将军,这对于明朝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其丢脸的失败。明朝在东亚地区苦心营造的秩序是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威望为支撑的,如果不找回场子,周边的暹罗、琉球等小弟们必然会对明朝产生质疑,其精心构建的东亚秩序将会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因此,明朝决定将这场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朝鲜人在战争中的这种做法令人心寒。三百多年后的1951年1月,志愿军第三次战役以后把美军赶出了汉城。此时,志愿军入朝作战已经整整70天,战士们经过连续的战斗,急需休整。因此,彭德怀下令停止追击。然而,朝鲜的金一将军却不认同这一决定,他不仅跑到苏联军事总顾问那里去告状,还直接要求彭德怀缩短休整时间,继续南下追击。彭德怀是近代史中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他敢于在庐山上坚持真理,面对金一的不合理要求,他毫不退缩。彭德怀直截了当地指出:“你们的看法是错误的,都是从愿望出发的。你们过去说美国一定不会出兵,从不设想如果美国出兵怎么办,现在又说美军一定会退出朝鲜,也不考虑如果美军不退出怎么办。”彭德怀接着严肃地说道:“你们把战争胜利寄托于侥幸,把人民的事业拿来赌博,只会把战争再次引向失败。志愿军休整补充需要两个月,一天也不能少,可能还要三个月,没有相当的准备,一个师也不能南进!”最终,彭德怀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持了正确的决策。

沈惟敬登场:复杂局势下的谈判使者

祖承训战败的消息传回朝廷,整个朝廷都为之震惊。然而,此时明朝的精兵都在宁夏忙于平乱,其中包括了日后援朝的两任主帅李如松和麻贵。明朝一时间竟无兵可派,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兵部尚书只得让沈惟敬赶赴朝鲜,希望他能够通过谈判来拖延时间。(《万历三大征考》:士马刍粮征调未集,而大将军李如松甫平西夏未至,因谬借(沈)惟敬縻倭。)

沈惟敬此次前往朝鲜,肩负着多重任务。除了要拖延日军的行动之外,他还要刺探敌情。祖承训兵败的惨痛教训让明朝意识到,对敌人情报的无知是多么可怕,所以沈惟敬必须要尽可能地收集日军的情报。另外,祖承训的失败也让朝鲜人信心动摇,如果朝鲜人感觉复国无望,转而投奔日本人,为虎作伥,那么整个局面将会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沈惟敬此行还要设法坚定朝鲜人的信心,让他们继续与明朝站在同一战线。

八月十七日,沈惟敬踏入了朝鲜的土地,在鸭绿江畔见到了朝鲜国王李昖。李昖一见到沈惟敬,又拿出了之前忽悠祖承训的那一套说辞,声称日本其实没有多少兵力,大明朝上次战败只是因为大意,这次只要明朝派来个6、7000人,就可以轻松剿灭倭寇。

可沈惟敬可不是祖承训那样的愣头青,他在底层摸爬滚打了三十年,见过形形色色的骗子,李昖的这套把戏在他眼里不过是用利益诱人这种基本骗术的变种罢了。沈惟敬对李昖这种不入流的骗术嗤之以鼻,他当即展开了反“忽悠”。他神色严肃地声称明朝已经准备了七十万大军,此刻正在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跨过鸭绿江。

随后,沈惟敬开始了他的“训孙子”模式,他严厉斥责李昖:“尔国以礼仪之邦,不知兵法,故如是强请也!”沈惟敬接着说道,你们朝鲜人打仗实在是太差劲了,根本不懂兵法,用兵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凶险万分的事情,怎么能如此草率行事呢?一个月前还只是市井“混混”的沈惟敬,此刻却趾高气昂,他的这番话让李昖唯唯诺诺,不敢有丝毫反驳。

试想一下,如果是你被派去朝鲜跟对方谈判,你有这样的气概吗?你敢像沈惟敬这样呵斥对方吗?

据史料记载,沈惟敬有着一种仙风道骨的形象。他接着便开始讲述自己年少时跟随胡宗宪杀倭寇的英勇事迹。他声称自己曾与戚继光并肩作战,而且几乎与戚继光有着同等的地位,还讲述了《纪效新书》成书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之后,为了让朝鲜人相信自己了解日本人,他甚至编造出自己曾不幸被倭寇俘虏并被带回日本的经历。他吹嘘自己在日本非常受欢迎,日本人对他的勇猛善战佩服得五体投地,还给他找了个日本老婆,并且有了孩子。(“曾陷倭中,娶倭女生子,勇健为其所服。”史料出自朝鲜人李汝馪写的《炊沙集》)他还说自己在日本混得风生水起,与丰臣秀吉还有侵朝军先锋、对马岛岛主宗义智都是知己,只要自己出面,日本人肯定会给自己面子。(出自《朝鲜宣宗实录》)

临走之时,沈惟敬还不忘恐吓朝鲜国王一番。他说祖承训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败,向万历皇帝说是因为朝鲜人与倭寇勾结,才导致明军战败。现在朝鲜人只能依靠他帮忙辩解,所以最好老老实实听话。沈惟敬的这一番忽悠,把朝鲜国王弄得晕头转向,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这次谈话对李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他便让手下大臣去明朝寻找《纪效新书》,不久就紧急以《纪效新书》为指南,请戚家军出来的老兵帮助朝鲜人打造“中国训练师”。这当然是后话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