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红楼梦里的月光宝鉴 > 第63章(第1页)

第63章(第1页)

从隋唐起,玉带就被定制为官服专用,后来一直沿用下来,到了明朝,对玉带板的使用标準,比之前历代有更加明确和细致的规定。

据明代张自烈的《正字通》记载,官员使用的一副标準革带由20块带板组成,包括8块长方形、4块长条形、2块圭形和6块桃形。这些带板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排列而成。

到了清代,朝代的更叠也使得官服制度有了新的变化。清廷废除了前朝的官方玉带使用制度。

金簪也一样,明代帝王官员的冕冠,会用金簪固定。

到了清朝剃发易服,自然也不用了。

图画中四株枯木,而非两株,双木为林,这里是四株,指撑起明朝这座大厦的擎天柱已经枯死,代表明朝官服体制的玉带挂在枯木上,指崇祯为首,和追随他殉国的那些官员。

金簪雪里埋,雪指大清,金簪埋进雪里,指降清的官员。

一幅画就是亡国的大明朝意像。

这个玉带不指黛玉,金簪也不指宝钗,如果指宝钗,那就应该是金钗雪里埋了。

作者只是把亡明隐藏在了钗黛的判词里。

黛玉是画里的四株枯木里的两株,宝钗代表那一堆雪。

崇祯是作者的君父,在书中不会影射在任何人身上,只体现在这幅画,和宝玉院子里的女儿棠上。

挂在枯木上的玉带,影射肱骨之臣没了,崇祯也吊死在煤山,大明亡了。

宝玉院里的女儿棠:

“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衆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

西府海棠并没有垂下的翠缕,就算垂丝海棠,垂下的花梗也是红褐色的,也不会丝垂翠缕。

“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就是以发覆面,上吊自尽的崇祯。

据《明史庄烈帝》中记载:崇祯在死前,在衣襟上写:“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计六奇《明孝北略》卷二十说崇祯吊死在海棠树下,当时崇祯在大家都没注意的情况下,手携王承恩,进入了内苑,上登万岁山之寿皇亭。“亭新成,先帝为阅内操特建者…遂自尽于亭下海棠树下,太监王承恩对面自缢。”

所以书中为崇祯杜撰出一个“女儿棠”。贾政说:“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

女儿就是未嫁之人,即没有投清的人,崇祯为这些人之首,所以以“女儿棠”来比喻他。

书中有一个清客提出匾额:“‘崇光泛彩’方妙。”

贾政与衆人都道:“好个‘崇光泛彩’!”

宝玉也道:“妙极。”又叹:“只是可惜了。”

后宝玉又说出可惜的原因:“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

明白指出这句“崇光泛彩”指海棠。占了崇祯的崇字,暗示女儿棠即为崇祯。宝玉言妙极,但是可惜不能用,因为太露了。

崇光一词出自苏轼的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史湘云的花签也是海棠,花签上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同样出自此诗。

但是此海棠并非彼海棠。黛玉讽刺应该把“夜深”改为“石凉”,与钱益谦“水太凉”故事同意。

洪承畴刚被抓时,对派去劝降的人破口大骂。皇太极派投降的汉臣範文程去劝降,洪承畴同样坚不受降。但谈话之间,屋梁上忽然落下一块灰尘,恰好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他一边跟範文程谈话,一边数次拂去灰尘。

範文程看在眼里,于是不动声色地向他告辞,随即向皇太极彙报说:“洪承畴不想死。”

皇太极向範文程询问原因,后者解释道:“洪承畴在跟微臣谈天时,频频拂拭落在衣服上的灰尘,绝非一心求死之人应有的表现。”皇太极听后,连连称是。

洪承畴正好在五月初五日正式受降,这也是作者要写屈原的原因。端午节屈原为报国投水而死,而洪承畴却带着祖大寿正式投降清朝。

黛玉含泪道:“书中黛玉投水而亡,那麽金钏呢?宝玉到水仙庵祭拜她,又是何意?”

芙蓉子道:“书中在端午节前后,发生了好几件事,宝玉被金钏诱惑,又得了与史湘云配对的金麒麟,并对龄官的行为大惑不解,这些事其实都在演绎一件事,就是传闻中已殉国的洪承畴,死而複生在端午节投降了清朝。因为前面讲了清为日,所以第三十一回提到端午节,特意说是端阳节。

宝玉戏金钏这一节,表面故事是宝玉调戏母婢,导致金钏被撵,投井身亡。

但是红楼是一梦,明面故事里金钏被撵投井,梦中故事她死后又化作龄官,出现在蔷薇架下,致使宝玉被雨淋了个透湿,愤而踢了袭人一记窝心脚。

文中很多事件,时间是模糊的,但是金钏被撵事件,书中写明这一天是五月初四。

宝玉对金钏说想要她到自己房里来,金钏对宝玉说:“金簪子吊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这个“吊”字,有的版本做“掉”字,意思相近,但是“掉”字不如“吊”。

前文说过金簪是明朝官员簪头冠的用品,它就代表明朝的臣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