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大唐被偷听心声 > 第十章(第1页)

第十章(第1页)

后来啊,武则天竟然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作为一个女子,在唐朝这样的男尊女卑时代,她可真是人生的赢家啊。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听着李清歌讲述未来之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虽然这是未来的事情,尚未生,但他对李清歌有一种莫名的信任,觉得她的话十有八九能成真。

“真没想到,这个武媚娘,后来竟然成了独揽大权的女皇帝,武则天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霸气十足!”李世民感叹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想起武媚娘那妖娆的身姿和狡黠的眼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哼,我虽承认女子能走到这一步确实不易,但唐朝是我们李家的天下,怎能容忍外姓人,尤其是这种乱政的女人,来窃取皇位呢?”李世民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愤怒和不甘。他无法接受一个女人竟然能够篡夺李家的江山,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看李治这小子,现在还不能急着立他为太子,我得再观察观察。”李世民沉吟道。他目光深邃,凝视着殿下的群臣,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答案。虽然暂时没有储君,国家根基可能会有点动摇,但草率决定也不是对大唐负责的做法。他必须慎重考虑,选出一个能够担当大任的储君。

“武媚娘,我非得找到她除掉不可,这女人留在世上,就是个祸害!”李世民想到这里,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够穿透一切障碍,直视着武媚娘的藏身之处。他决心要除掉这个祸患,以免她日后对大唐造成更大的威胁。

李世民突然宣布:“李治年纪还小,不能立为太子,其他人也不合适,储君的位置就先空着吧。”他脸上神色严峻,显然很不高兴。这个决定让群臣们感到意外和不安,他们纷纷议论起来,猜测着李世民的真实意图。

“陛下,储君之位不能长久悬空啊,这对朝局不利!”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态度有变,心里既疑惑又不甘。他生怕储君之位落到别人手里,对长孙家不利。因此,他急忙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担忧。

“你想抗旨吗?”李世民瞪了长孙无忌一眼,怒气已经写在脸上了。他无法接受有人质疑他的决定,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时刻。

“臣不敢。”长孙无忌见李世民怒,声音都弱了几分。他赶紧退了下去,不敢再多说一句。他知道李世民的脾气和威严,不敢轻易触碰他的底线。

“不要再多说了。”李世民冷冷地说了一句,长孙无忌只好唯唯诺诺地退下。他心中充满了不甘和疑惑,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他知道李世民的决定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

【李世民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有主意了?之前还想立李治呢,现在又改变主意了。】群臣们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们纷纷猜测着李世民的真实意图和背后的原因。

【历史记载的不一定都是真的,但大势所趋可能就是这样。李治后来还是成了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有人心中暗自嘀咕着。他们知道历史的走向并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但也无法预测未来的具体细节。

【李世民生气也是正常的。小孩子哪里懂什么国家大事?暂缓立储也是合情合理的。】有人为李世民的行为辩解着。他们认为李世民是在为国家大局着想,不愿意轻易做出决定。

【朝局稳定,李世民自然有他的打算。如果最终还是要立李治为太子,那也得慎重考虑。】有人这样分析着。他们知道李世民是一个明智的皇帝,不会轻易做出决定,一定会慎重考虑各种因素。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清歌,心里叹了口气:“可惜啊!如果这孩子是我的儿子,我肯定会立他为储君。虽然他志在闲云野鹤,但把江山交给他,我也能安心。”他心中充满了对李清歌的赞赏和惋惜。他知道李清歌是一个有才华和智慧的人,如果能够成为他的儿子,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储君。

“可惜他不是我的儿子。”李世民心里又叹了口气,眼神微微暗淡下来。他知道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李清歌并不是他的儿子,他无法将江山交给她。

“这件事先放一放吧,我回去再好好想想。时候不早了,我也累了,退朝吧。”李世民宣布道。他站起身来,准备离开大殿。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慎重考虑,不能轻易做出决定。

“退朝!”内侍高声宣布道。百官们虽然对李世民的怒气感到疑惑,但储君之位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事,于是纷纷散去。他们知道李世民是一个明智的皇帝,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只有长孙无忌,脸色阴沉地离开了大殿。他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他决定去找长孙皇后商量对策。

“今天朝上的事情真是出乎意料。”长孙皇后也对李世民的举动感到惊讶。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承乾并不成器,其他儿子也平庸无能,而李治虽然有些才华,但年龄尚小,并不足以担当大任。因此,她对李世民的决定感到十分困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的心思难测啊,储君之位虽然重要,但我们长孙家的兴衰也系于此。我不能不争取。”长孙无忌说完,长叹一声。他知道自己必须争取储君之位,否则长孙家的地位将会受到威胁。

“这件事先不急着动手,承乾不成器,其他儿子也平庸无能,李治或许最终会成为储君。既然陛下怒了,我们就先等一等时机再行动吧。”长孙皇后也叹了口气。她知道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承乾立为储君的希望渺茫。而李治虽然有些才华,但年龄尚小,并不足以担当大任。因此,她决定先等一等时机再行动。她相信只要有机会,长孙家一定会再次崛起。

“哎,现在看来,也就这条路能走了。”长孙无忌叹了口气,眉宇间流露出无奈与挣扎。他深知储君之位的重要性,更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但心中那份不甘却让他难以轻易放手。他抬头望向窗外,天空灰蒙蒙的,仿佛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

这事儿要是放在平常,就像个不起眼的序曲,轻轻一带就过去了。然而,因为太宗的犹豫与迟疑,储君的位子就这么暂时搁置了,像一块巨石悬在每个人的心头。朝堂之上,百官们各怀心思,却都默契地保持着沉默,不敢轻易触碰这个敏感的话题。

第二天,李清歌像往常一样坐着轿子进宫。按规矩,四品的官儿是没资格坐轿的,但这可是太宗给的特别恩典。轿子外,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然而轿子内的李清歌却懒洋洋地躺着,仿佛对这一切都不感兴趣。她身穿一袭淡雅的衣裙,丝随意地披散在肩上,眼神中带着几分慵懒与随性。

突然,她看到魏征脸色不好看,瞅了她一眼。那眼神中似乎带着几分不屑与冷漠,让李清歌心里有些纳闷。然而,她性格懒散,不愿多事,也就没当回事,只是懒洋洋地瞥了他一眼,便继续闭目养神。

“走吧。”李清歌对轿夫说了声,轿子便应声而动,继续前行。轿夫们步伐稳健,轿子轻轻摇晃着,仿佛带着李清歌穿越在时光的隧道中。

魏征看着这一幕,心里更加不满。他性格耿直,是典型的守旧派,对李清歌这种懒散、不拘小节的态度十分看不惯。他觉得李清歌根本配不上太宗的恩典,更不配坐在那顶御赐的轿子里。

“停!”魏征突然大声喝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愤怒与不满。

李清歌抬手示意轿子停下,轿子转了个弯,面对着魏征。“魏大夫,您这是什么意思?”李清歌懒洋洋地问,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烦。她并不想和魏征多纠缠,只想赶紧进宫去。

“程将军威风凛凛,可惜推荐的红薯种植法并未带来大丰收,恐怕陛下和洛阳的百姓都要失望了。”魏征冷冷地说着,眼神里满是不屑与嘲讽。他又瞥了李清歌一眼,“陛下御赐的轿子,丞相您坐着可还安稳?”

以前太宗赐给李清歌轿子的时候,魏征就极力反对,说李清歌的德行配不上这待遇。然而最终他还是没能阻止太宗的决定,这让他对李清歌更加厌恶。他觉得李清歌就是一个只会阿谀奉承、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李清歌疑惑地看着魏征,心里有些郁闷。她不知道魏征一大早哪来这么大的火气,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对红薯的收成如此不满。她绞尽脑汁想了想,突然记起一件事。现在这个时节,饥荒已经开始了,而且大唐似乎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李清歌心里一紧,但表面还是保持着那份淡泊与随性。她想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就安之若素吧。到了朝堂上再商量对策也不迟。

“挺好的嘛,魏大夫要是喜欢,也可以请陛下赐您一顶。”李清歌斜眼看着魏征,悠闲地说。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戏谑与调侃,仿佛并不把魏征的嘲讽放在心上。

“魏某不会那些阿谀奉承的本事,自然没这福气。但人在做天在看,只希望程将军这轿子坐得安稳。”魏征继续说着,脸色依旧不好看。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冷峻与决绝,仿佛对李清歌充满了敌意。

李清歌无语地看着魏征,感叹他性格直又倔。她不想继续纠缠这些小事,便又吩咐轿夫继续向大殿前进。轿夫们应声而动,轿子再次稳稳地前行在宫道上。

魏征则是一脸冷峻地跟在后面,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李清歌的不满与敌意。他觉得李清歌就是一个只会享受、不会为国家着想的人。然而他却不知道,李清歌虽然表面懒散随性,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与谋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