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倒不如”,倒不如你就此辖制我一辈子……
听着他这样奇怪的论调,欧阳雨禁不住笑出声来,哪有人像他这般,千方百计地劝着人不要便宜了自己,这笑到了后来却又变成凄怆,她摇摇头笑道:“也没什么,你看教会里那么多修女,一辈子不嫁人,也没孩子,不也照旧那么过下去了么?”
梅季的声调陡然拔高:“你不会是要去做修女吧?”
欧阳雨轻笑着摇摇头,没什么,这事又怎么能算是没什么呢?只是事已至此,又有什么法子呢?
“我不过打一个比方”,她脸上浮起淡淡的笑,眼前一切都蒙上一层淡淡的月光,白天摇曳的花木此刻也显得虚无几分,连同很久之前曾经期盼过的幸福,都变得飘渺:“我不是怪你。我也有许多错,叫人知道了,或许只会说一声少不经事,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了,哽在我心底难受,总不能当没有发生过。”
“大娘说得很是,你是做大事的人,做你的妻子,总得多体谅你的难处,不能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夫妻间便有什么一时不和之处,也不能妨了你的正事……”,她一句一句的重复着今日大太太的叮嘱,末了才低声道:“可是大错已经铸成,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梅季却一直摇着头,不敢附和她这样丧气的话,又找不到什么话来反驳她,最后听得急了,不耐烦地嚷了一句:“可人总是要往前看的,老是抱着过去伤春悲秋的,这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这话才说出口,便意识到多么的不对,抱着过去——今日的过去,不正是他一手造成的么?他连忙急急地补充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说到这里又是一顿,他想说什么呢?他自己似乎也不知道。
“我知道。”
“你知道?你知道什么?”他看着欧阳雨温和的笑,心里疑惑起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她又如何明白呢?
欧阳雨看他一脸疑惑的样子,淡淡笑道:“你知不知道,你以前在我们学校很有名。”
梅季一怔,不知她怎么说起这样一句不搭边的话来,“就是父亲遇难之后”,欧阳雨笑着解释:“你刚刚上任的时候,有一份小报报纸,写了一则你的花边新闻,其实也不算花边,不过不是什么大事。”
“报纸上写你当时赶去南方迎父亲的遗体回北平,甫一见到父亲,伤痛欲绝,竟在众人面前昏了过去。”梅季摇头道:“伤心是真的,倒没有这么夸张”,欧阳雨接着道:“报上说在场的要员莫不为你的孝心感动,纷纷表示会替你打点好葬仪,可是到了夜里,你一个人还没睡,从殡仪的规格到邀请来参加殡仪的宾客名单,一一拟定完全,毫无错漏,比在战场上还要冷静万分。”
“我们看到报纸的时候,正是你代任陆军总长的时候,有同学说你白天里的伤痛乃是作伪,装给人做样子的,哪有人白天如此伤痛夜里便平静过来;也有同学说这正是你临危不乱的表现,能够在威海以少胜多的青年帅才,必有些过人之处。”
“那你呢?你当时如何看我?”
欧阳雨漫不经心地笑道:“我很钦佩你”,梅季扬了扬眉哦了一声,欧阳雨接着道:“因为我做不到。”
“是么?”梅季自语一声:“可我以为,活着的人总是要往前看的”,话虽如此说,勒在她腰上的手终是放松了。欧阳雨倚在廊柱上,唇角还噙着凄凉的笑意:“我知道,只是忘不掉。”
“金陵虽好,可我母亲吊死在这里,人人都说我母亲傻。如果我母亲能忘掉她青梅竹马的恋人,心甘情愿做一个督军的姨太太,又怎会落得投缳自尽的下场?可是我母亲忘不掉;大娘常跟我说,要我勿走我母亲的老路,我以为我娘会那样,是因为不识字,不开化。现在我才知道,这同念没念书懂不懂道理没关系,我骨子里便是这样一个人。”
“我忘不掉这孩子连一丝阳光都没见着,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没了;我忘不掉颜如玉在我面前倒下去,听说她肚子里孩子也三个月了……”,她一字一句,都敲得他的心生疼,纵然自己怎样用种种理由来激励自己,却也说不出半句劝慰她的话了。“前两天听说方三公子转卖了在北平的报馆,将款项捐给了粤南的叛军?”
梅季闻得此言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这几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都知道这消息了。”
“你的精力,该放在这些事上才是”,她低眉敛目的,并不看他一眼,说的话似乎也和自己全无干系,却听得他心里暖意融融的,原本苍白的脸上也生出些许笑意,一双眸子又神采奕奕地盯着她:“我的精力该放在这些事上,那你呢?”
“我?”她瞧了他一眼,又迅速的移开视线,慌张的像受了惊的小鹿一般,挤出一丝笑容回答道:“只怪当初太不懂事了,以为自己……”,她自嘲地笑笑又摇摇头:“或许我还是呆在实验室里好一些。”
“我知道了”,他点点头,又牵起她的手,提起掉在一旁的灯笼往前走。一路上两个人似乎都轻松了许多,回到房里他甚至还陪着她看了两页书。他拥着她在她旗袍领子上来来回回地磨蹭,她试着往后退避,等发现他一意如此时,也只得由着他了——这样尚有几分温存的日子,又有几天呢?只是此时重温那样的柔情蜜意,又不晓得日后没了这共枕暖衾的人时,怎样度过那漫漫长夜?
这样在督军府上又捱了两日,粤南的叛军和政府军在江西境内对峙,政府军节节败退。北平城里要陆军总长复起的呼声越来越高,粤南的叛军甚至也通电全国,希望各省有识之士能同心协力,共谋民主共和之新路,同襄义举。粤军甚至开出了一张名册,延请海内外有名望的士绅襄助义军,首当其冲的便是“陪同夫人养病”的梅季,欧阳北辰亦在名册的前几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