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寒门闺秀李筝 > 第56章 正名(第1页)

第56章 正名(第1页)

晏书想要参加此次乞巧比赛,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奖励,还有是为了给自家正名。

前些日子,坊间流传晏书家家道中落入不敷出。自江举人去世后,家道中落是真,入不敷出是假。

虽说晏书通过巧计让人知晓江家家境富足不愁吃喝,可自祖辈经营至今几十年耕读之家的名声不容置喙。

故此,晏书都要多练习半个时辰的字帖。纸张、墨条珍贵,就用毛笔沾了清水在桌上练习;抄写佛经时,则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认真书写力求完美。

佛经抄写完毕后,书铺子掌柜的打趣道:“就算李富户家的老太太喜欢你抄写的佛经,也不用抄的这么好吧,你这笔字写的较前些日子更精进了。”

晏书笑道:“难得老客户喜欢,可不得更加用心。”

在大宋要想官做的好、做的稳,不仅要有真学实干还要懂得揣摩上意。

譬如,先帝以及今上当政前期就因党同伐异,许多有学之士、肱骨之臣牵涉其中,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

去年秋到任的李县令家中世代耕读,只能算是小康之家。他寒窗苦读数十年,一朝中的进士,也是多方疏通方才外放至本县。

李县令朝中无背景,只能靠政绩,故而今年的政绩对其年底考核很是重要。

李县令作为无背景的官员,要想打开局面,先要做出一两件容易出成绩的事情来。据传闻京中有些学子因书画方面表现出色就获得了今上的赏识,直接赐了官身。虽说只是低阶官员,可对于许多寒门出身的学子来走上仕途是一辈子的追求。

女子文比近些年并没有听说哪里举办过,若是在本县能开个先河自是对李县令的年底考评有益不少。

刚开始商定要做女子文比的时候,李县令想七夕那日从琴棋书画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结果被李夫人第一个给否了。

“老爷,就一日的时间比拼四项才艺,这难度似乎有些大啊?”

李县令道:“这是为何?”

李夫人道:“咱们虽不是小县,但也算不得大县,更不像京城那样人才济济。县里能读书写字的女子本就不多,更别说懂得琴棋书画的了,我看不如就挑那一两样才艺进行比试,既热闹又好看。”

李县令思考片刻觉得夫人说的有理,就将这比试的相关事务交给了县里的教谕大人。

朱教谕是当地人,回到家里直接问了自家娘子,县里哪些举人、秀才、富户、乡绅家的小姐才学不错?

教谕娘子想了想道:“那恐怕不多,不足十人吧。”

朱教谕道:“这可头疼了,那李县令将这事项交给了我,若是办不好那就难看了。”

教谕娘子道:“才学不错的少,但是会写字的人多啊,不如就比试书法。到时候你们从中选出几篇佳作展示一下不就行了。”

朱教谕一想是这么个道理,就与举人、秀才、乡绅、富户们打了招呼;若是家里女儿识字的,都要在七夕节那日参加文比,若是写的字入了县令大人的法眼,还能在县里扬名。

故而才有了前面书铺掌柜与晏书说的比试的事情。

晏书日日苦练书法,那簪花小楷写的是越来越好了。

七月初七七夕节,传说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同样也是民间女子乞巧的好日子。

传闻织女是一位心灵手巧、聪明美丽的仙女,能织七彩云霞,连王母娘娘身上的华服都是她织的,所以人间的女子会有七月初七拜织女的风俗。

到了这一天,女孩子们就会成群举行祭拜仪式、沐浴焚香、摆好瓜果祭品,向织女许愿,希望自己也能变得心灵手巧,织出美丽的布匹,绣出精致的绣品,俗称乞巧。

而那日各行会、富户乡绅、绣坊会办灯会、搭戏台、举办绣品展等。每年的“投针验巧”、绣品展都是压轴节目,今年则要让位给县里的文比大赛,前来看热闹的就更多了。

不过酉时,街上已经热闹起来,只见街上有玩杂耍的,有表演喷火的,有卖糖人、馄饨的,还有卖饰、花灯等小玩意的,真的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那茶铺酒肆还有一些读书人吟诗作对为小城增添了些风雅之气。

那擂台就建在吉庆楼前的戏台上,眼见时辰差不多了,只见一位文人模样的登上舞台,举起双手示意大家安静,“请大家静一下,今年的乞巧书法比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在各位大人和乡绅父老的支持下,值此七夕佳节,让咱们以书会友共襄盛世。下面有请各位才女踊跃登台。”

只见有近二十位闺秀戴着面纱登上擂台,晏书早早就在台下等着呢,一听比试就要开始了,她赶紧跑上擂台。

只听那文人模样的说道:“台上安排了纸墨笔砚供各位才女们使用,本次比试为一炷香时间,请各位各自挥,书写自己最擅长的即可,特别要注意,在左下角写下自己的闺名。本次大会由县令大人、教谕大人和县学里的先生们担任评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炷香结束后,大家停笔,有人上前将她们的作品收走,先让大人们点评。

晏书本想书写《长恨歌》,可又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改为书写苏轼的《水调歌头》。

县里各位大佬在评定时,一致认为晏书的楷书写的最好,很是秀丽挺拔。

此时有位姓郑的举人道:“今日明明是七夕,可她选的却是《水调歌头》,似是有些不合今日的意境?”

县学里的李举人,也就是书杰的夫子,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道:“江姑娘的父亲就是原来县学里的江举人,前年病故,我想她书写此诗词的时候,定是满怀对故去家人的思念”

李县令道:“如此可见,虽不贴切今日的意境,但也重了一个孝字,不错。”

教谕道:“原来是江举人的女儿,她小时候还跟着他父亲来我家拜访过,小小年纪就显露出才学来,可怜啊,父亲亡故”

李夫子道:“她的弟弟,江书杰,去年考评得了学年第二,还是教谕您亲自给他的奖励。”

朱教谕道:“果然是经年的耕读之家”

就此那排名定了下来,晏书第一,得了第二的是朱教谕家的长女,得了第三名的是一位富户家的千金。

凡是参加文比的女子都得了一支湖笔,那第二名、第三名得了一块徽墨和一刀宣纸,晏书得的奖品是那文房四宝一套。

那文房四宝也很实用了,若是送人的话很是拿的出手。

喜欢寒门闺秀奋斗史请大家收藏:dududu寒门闺秀奋斗史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