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大宋不怂皇后被藩王和神犬赐精 > 六十五科举的秘密(第1页)

六十五科举的秘密(第1页)

绍兴十二年,二月初一。

礼部的贡院门口,已经站满了来自各地的学子,等待着科举的开考。

场面比当初临安府解试的时候,还盛大了十倍。

学子们五个一组在广场上排着队,等候入场。在他们身后,是许多摇旗呐喊的妓女和相士,其中就有相士张万九。考生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并没有家眷随行,只有少数的富户才有一两个书童随行,都远远地站在外面。

张万九走到李申之面前,一副很熟络的模样,说道:“公子不如与老夫互相成全一次?公子想干大事,老夫或许能襄助一二。”

老神棍回家之后仔细盘算了几天,发现李申之是有大气运之人,便下定决心要抱紧李申之的大腿。

若是这一次投注成功,自己这一脉的相士便能盖过其他派系,独霸江湖。

他是真的通过技术性推演,算出了李申之的气运,再结合自己日常的观察,才下定的这个决心。

对于他的示好,李申之全盘接纳。

宋朝的科举制度相当地繁琐,可以看出朝廷是真的想选拔人才。

官府出台的一项制度到底是为了什么,要看这项制度是如何执行的。制度制定的目的或许代表不了官府真正的态度,但是执行的尺度,一定能代表着官府的态度。

对应到一个人也是如此,不能只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

科举制度真正的成熟是在宋朝。往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也主要沿袭了宋朝。

入场的时候,每个学子提着一个多层木盒,里面放着各种考试用品,还有干粮,入门之前要被禁军仔细检查一番。

五个学子一组,依次入场,叫作保举制。

这五个学子或者是同乡,或者是同窗,解试之后相互结保,由当地的官府出具统一的文书,选其中一人为保长负责统一管理。

五个学子在保长的带领下一路来到临安,一起去礼部办理科举手续,再一起入场考试。

他们除了相互照应之外,更重要的是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一旦有人冒名顶替,另外四个人都有职责检举揭发。

若是真的有人冒名顶替,而别人没有揭发,那么同为一保的五个人要负连坐责任。

考试共三场,每场一天。

早上入场,晡时(约下午五点)出场,中途不许离开,吃喝拉撒全在考场里解决。

禁军负责监考巡视,同时还负责售卖物品。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禁军士兵推着小车,仿佛火车上的售货员一样,出售与科举有关的所有物品。

笔墨砚台,泡饭菜品,卤肉果干,甚至连茶酒都有。

为什么会有酒?或许是担心学子们里面有大文豪,不喝酒写不出文章吧。

在考试进行中,若是考生对题目有疑义,可以申请监考老师进行解释,所以当监考老师的都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人。

等考试完毕交卷之后,要将考生的姓名糊住,然后统一编号收集起来。

到了这一步,还不能进入阅卷环节。

礼部会组织专门的书吏,将考生的试卷誊抄一遍,以免有人拿笔迹或者小记号来作弊。

为了防止书吏抄写错误,还会再安排吏员,将誊抄以后的试卷读一遍,另派人一边听一边对照原卷看,核对无误之后,才会将卷子统一整理之后送给阅卷官员。

阅卷官员在阅卷之时,采取多人共同阅卷的制度,每个考官待在自己独立的房间内,互相之间无法交流。

第一个考官觉得一份卷子答得不错,可以录取,便会传到下一个考官那里。

当所有考官都认为可以录取,才会将卷子送到主考官那里。

主考官一般不会黜落卷子,主要负责给卷子排名次。

当然,主考官若是发现答题质量特别差的,也有权直接黜落。

整个一套流程下来,几乎没有作弊的空间。

强如前丞相秦桧想作弊,也只得拿一句诗句当暗号,然后买通所有考官。

丞相想要作弊尚且如此艰难,普通人更是毫无办法。

原本李申之参加科举最大的依仗就是那句诗句,通过窃用秦桧给自家子弟的暗号来取巧中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