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我给前夫当继毋 >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第1页)

“改什么名,她自己心里有鬼,还管得着别人叫什么名字吗?”寿康没好气地看了英国公夫人一眼,口气不善,“忠勇侯为国捐躯,是皇上和和首辅亲拟的忠勇之士。如今林家只剩这一滴血脉,国公夫人的跋扈作风收一收吧,这种烈士遗女可不是你能欺负的。”

英国公夫人脸色铁青,欺负孤儿寡母的名声最难听,而对方如果是烈士子女,那一不小心是要被弹劾的。英国公府如今确实势头煊赫,可是这多半都是沾了燕王府这门姻亲的光,高家在朝中的势力很是平平,英国公夫人紧绷了半晌,还是不敢拿儿子的仕途冒险,只能放柔神色,说道:“我不过是听到这个名字熟悉,随口一提罢了,怎么被林姑娘理解成改名了?我去年刚刚白发人送黑发人,熙姐儿才十七就去了,我心里痛惜,听到熟悉的名字不免恍惚罢了。”

林未晞垂眼,眼中转过不屑和悲凉。英国公夫人竟然用死者做挡箭牌,真是好笑,她竟然被祖母当面用自己的死攻击自己。

旁边站着的夫人见此赶紧圆场:“行了行了,都是误会,说开了就好。这个姑娘长得好,这等美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呢。”

林未晞心绪起伏,见此正好装作羞怯低头,掩过眼中浓烈的怨和怒。寿康大长公主也不想在大好的日子惹不愉快,何况,现在还在宫里,她也跟着笑道:“晞姐儿前天刚刚出孝,这才出来走动,第一次露面,让你们见笑了。”

“大长公主说哪里的话。”太太们看着林未晞,眼中都闪着热切的光。原来是前段时间京城里炒得很热的忠勇侯的遗女,没想到本人长得这样漂亮,谈吐也落落大方,现在还得了大长公主的亲眼,很了不得啊。听高然刚才的叙述,她们还真以为是无名无分的破落户呢。

寿康大长公主亲昵地拍了拍林未晞的手,对着众人嗔骂道:“你们可不能因为她没有亲族便看低她,以后等她嫁人,我非得把我的压箱底抬出来给她撑门面。”

众人当然笑着说讨巧话,而家里有儿子的夫人心思已经活动开了。林未晞虽然背景不高,可是抵不住人家嫁妆丰厚,一整个侯府的资产她全能带走,有大长公主添妆,相貌还长成这样……日后若是娶回府里,林家的忠勇之名也是个颇有用的筹码。

寿康大长公主见目的达到,呵呵笑了笑,留下两句客套话便带着林未晞走了。从头到尾,寿康大长公主都没怎么搭理高然,她和英国公府连面子情都懒得装。

高然强撑笑意,等人走远后,一个夫人随口和高然抱怨:“世子妃真是的,你说的那样谦虚,我还真以为这是普通人家的闺女呢。忠义之后,侯爷遗女,这身份倒也还可以,就是没有亲族,这一点有些吃亏。不过她长得好看,这些瑕疵便也算不得什么了。”

高然听到后面眼神已经很冷,另一个夫人听到还附和了一句:“可不是么,我在京城这么多年,来来往往见了多少人,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出挑的人才。玲珑剔透正值青春,年轻真好啊!哎,世子妃你怎么了?”

高然回过头温和地笑了笑:“没什么,想起世子临出门前的吩咐,有些走神罢了。”

提起顾呈曜,夫人们立刻放下林未晞,兴致勃勃地谈起燕王府来。高然重新将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这才在心底轻轻哼了一声。高然本打算压低林未晞的第一次亮面,只要破坏了这些夫人们的第一印象,以后林未晞别想嫁到好人家。然而没想到,林未晞竟然这么快就搭上了寿康公主,而寿康竟然也愿意出面替林未晞引荐。进入社交圈的第一个介绍人最重要不过,如果没有寿康公主一力撑腰,这些眼高于顶的官太太怎么会平稳接受林未晞这种美貌逼人的寒门女。

高然准备了好久,现在却得了这么一个结果,心里没意思极了。

寿康大长公主热情地领着林未晞去见各位公侯勋戚,虽然这些人林未晞本来就认识,但是她还是领了外祖母的好心,一路乖巧地给各位夫人太太请安。这一圈耗费了许多功夫,要不是寿康公主精力不济,她非得把林未晞介绍到钱太后跟前去。

林未晞和公主府的奴婢劝着把寿康公主扶到宫殿里坐下,刚坐了没多久,龙舟就要开始了。钱太后带着众多女眷往专门的台子走去,宫廷女眷难有消遣,这种赛龙舟已经是难得一见的的盛事了。众人兴致都很高,林未晞虽然不太好奇,但是看台人多,她怕出什么事,故而也紧绷着精神,小心地扶着寿康。

也亏了林未晞精神紧绷。不知道哪家的孩子被堵住视线,他心中不耐,竟然伸手去推前面的人。站在前方的女眷哪能想到身后会有人推她,冷不防腰上被用力一撞,她本就有孕在身,这一下身形不稳,险些便要栽到水里,林未晞眼睛瞅到不对,赶紧伸手去拉。女眷惊呼着往前栽去,林未晞抓住她的手,险险才拽住人。那个女子年纪不大,经此一变吓得神魂不属,林未晞也吓得不轻,她气不打一处来,沉着脸去质问推人的小孩:“你是谁家的孩子,竟然做这种事?”

首辅

推人之事在看台这一角引起不小的骚乱,夫人太太都被吓到,不动声色地往后退了两步,那个小孩子不过九岁已经长得十分敦实,他听到林未晞的话,噘嘴道:“你算什么人,滚开,不要挡着本王看龙舟!”

林未晞扫了一眼他的服饰,大概猜到了这个孩子的身份。赵王前些年战死,只留下王妃和一个幼子,这孤儿寡母如何能镇守赵地,穆宗怜惜幼小的侄子,便将赵王遗孀和幼子接到京城来,并早早封侄子为赵王,让他们享受亲王俸禄,不必为生活发愁,也不必面对北地苦寒,等小赵王长大了再去藩地。赵王一家就这样停留在京城,比燕王府还有早来几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