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穿越当尼姑 > 第54章 第一届股东会(第1页)

第54章 第一届股东会(第1页)

五月初一,杨真真揣着计划书去了县衙,给杨县令汇报了她的规划。

杨县令大喜,这商业街的规划,完全规划到了他的心坎上,他正愁大同县没法提高经济效益,一个地方官,最在意的就是政绩。

当今皇帝虽然运气差点,继位以来天灾不断,国库空虚,但是并不昏庸,自身就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最喜欢的官员就是苦干加巧干能把地方经济搞上去的。如果妙真师傅的规划成为现实,大同县的腾飞指日可待。

杨真真大概预算了下,除掉土地,投资至少要三万二千两左右。

杨县令说,县衙也很穷,钱没有,但地是可以批的。

杨真真道:“商业街的开我拟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就是把三万二千两银子加土地分成一百份,募集多个股东出资修建,按出资的金额来确定占份的数量。商业街建成后,商铺只租不售,股东按占份的比例来分红。县里出了地,以后的收益就算两成。其余的股东分配剩下的八成收益。”

古代的乡下荒地很便宜,几十亩不过几百两银子,说土地出资占两成只是个由头,县里不出土地,杨真真也想给县里两成股。

做房地产开,还是要地方政府作为后盾比较有底气。

杨县令当即表态,全力配合杨真真做成此事,毕竟无论怎么算,对县里来说都是只进不出的好事。

县衙经费有限,他又不是贪官,想做点什么事掣肘很多,用起人也没那么得心应手,如果以后每月能有一定的稳定进账,何愁不能做出一番成绩!

当然,杨真真给他的更大惊喜还在后面。

“商业街的两头,一头计划建一个学堂,一个书院,学堂名字就叫桃李学堂,书院就叫三月书院。”

杨县令颔,兴学是看地方文化学养的一个条件,甚好。

“另一头建一个全国最大的竹制品加工作坊。上马村下马村饮马村蹬子村这一带,都是连绵不断的竹山竹林,这就是我们大同县最大的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建一个官方作坊,让附近的村民都到作坊做工,让全国的竹制品商人都到咱们大同县来批量购买竹制品销往各地。竹坊的收入全归县里所有,周围农户也能多一份稳定的工钱,消除天灾对百姓家庭的影响。”

杨县令飞快盘算着,教化,是考核指标之一,经济,是考核指标之一,百姓收入,是考核指标之一,税收,是考核指标之一。自己在这里当了三年县令,除了人心向善民风纯良,建了大业朝屈一指的慈幼院,且已经写进了去年的述职报告,其它方面一向没什么突出政绩。

这不,寝食难安的时候,枕头送来了,瞌睡也送来了。

今年的述职报告好写了。

杨县令看杨真真的表情越和蔼,妙真师傅真乃本官贵人!

“商业街的股东,大人可以和夫人商量商量,是否个人出资占一定股权,相信我,商业街建成后,一定能找钱。”

杨真真给杨县令画完饼子,迅离开县衙,她还要去梁家、陈家画饼子。

这两家是她信得过的,开团队不可忽缺的队友。

四天后,杨真真、杨县令、陈三爷、梁老爷、任管家、杨村长、桃源寺老和尚、孙老爷、李老爷齐聚县衙,召开第一届商业街股东会。

任管家是县衙内院管家,以后代表曾氏。

孙老爷和李老爷是王秀才的两个曾来画过画同窗的父亲,两人商海浮沉多年,练就不比一般的听觉、嗅觉,听儿子回来说起开商业街的消息,再听到陈家、梁家、县令个人都有入股,忙不迭的赶到桃花庵自荐。

杨真真通过王秀才了解到孙、李俩同学都是热心善良之人,孙、李两家一家开酒馆,一家开粮铺,在大同县做得风生水起,口碑也不错,遂同意二人入股,但限定投资不得过五千两。

在县令大人的大长桌上,股权书很快拟好:县衙,持有二十股;陈家入股一万两,持有二十五股;梁家入股八千两,持有二十股;孙老爷五千两,持有十二分半股,李老爷五千两,持有十二分半股;桃花庵两千两,持有五股;曾氏一千六百两,持有四股;桃源寺两百两,持有半股;杨村长两百两,持有半股。

杨村长出资的两百两,是他在前后二家集资的,他相信杨真真,认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何况跟着妙真丫头,自己一个小小的村长都能跟县太爷直接对话了,还共同参与到同一个事情中,这在从前,想都不敢想。

其实桃源寺和杨村长的两百两,桃花庵都能出上,只是杨真真不希望商业街建起来以后桃花庵和桃源寺因为贫富悬殊太大而成为仇家,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山头求生,还是成为共同利益者更省心。

至于杨村长,他是杨真真最看好的管理人员之一,他不入股,杨真真借钱给他都要鼓励他入股。

老和尚掏出银票后,就告辞回去了。

筹资结束后,杨真真拿出自己熬了两夜绘出来的商业街规划图。

喜欢哦豁,穿成尼姑了请大家收藏:dududu哦豁,穿成尼姑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