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事了,流水般地赏赐进了江府。
周芷都控制不住自己翘起的嘴角,悄悄拿胳膊肘碰了碰江序,“这是怎么回事?皇上怎么突然赏赐你这么多东西?”
她一脸的好奇,江序摸了摸她的头,“因为我立了大功。”
救皇上一命,可不是大功一件?
而且这里面还有她的功劳。
……
胡氏一族倒台之后,在家里搜出堪比两个国库的金银不提,他们全族人流放时,无数普通百姓站在街边怒骂。
“该死,你们全都该死!当年要不是你们截了赈灾粮,我阿爹阿娘也不会死!”
“我呸!该是你们受苦了,我那么小的女儿冻死在了逃荒的路上,如今你们正好为她陪葬!”
无数受过雪灾的百姓痛哭怒骂,之前高高在上的人如今成了阶下囚,也算是解了他们心头一口恶气!
过年前,周芷又一次被召进宫。
没了太后在头上压着,文皇后越发从容,“近段时间可好?”
“托娘娘的福,好得很。”周芷笑眯眯道。
“这次找你来是想问问,你是不是在南宁府城办了女子抚育院?”
文皇后眉目和善,但周芷确实心中一惊,她知道这件事只要有心人想查是瞒不过去的,但一般人也不会将她和抚育院牵扯在一起,皇后怎么会知道?
封赏
刚得知这件事的时候文皇后是震惊的。
胡氏倒台,拔出萝卜带出泥,和胡氏亲近的一溜儿官员全都跑不了,有些牵扯极深的,知道自己好不了,抱着能拉一个下水是一个的心态将这件事捅到了明德帝那里。
这人本来是想告状的:你看看,这江序的家眷不安分的在家相夫教子,反而插手地方政事,其心可诛!她今天能假借办抚育院为名搜刮钱财,明天说不定就敢干出更荒唐的大事!
这人满心期待着江序这个在清扫胡氏一族中出力最多的官员狠狠吃个挂落,最好也能抄家革职,流放千里。
明德帝当然不会听信此人一面之词,特意派人去查了,发现周芷做的是为民的好事,就想着把这件事交给文皇后处理,毕竟是官员家眷,他一个皇帝也不好越过文皇后来处理此等事。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且不同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要是遇见那种识大体的君主还好,这件事便可定性为是为百姓做善事,但要是被有心人利用,那就会变成越过当地政府,插手地方政事,这罪名可就大了,遇到那种昏聩心眼小的皇帝,说不定就得被收监听候发落。
好在明德帝是个明事理的,并且打心眼里觉得这事做得不错,便打算让文皇后探查实情,到时候给周芷封赏。
文皇后接了事情特意找探查的人过来仔细问了,听完之后坐着久久回不过神来。
愣愣的看着外面方方正正的天空。
她觉得自己此生成为一国皇后,住在这个四四方方的皇宫里尽一个皇后的职责也算是圆满了,但现在她才发现原来人不一定要按照定死的规矩做事,她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从前她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应该做,能管好宫内之事,不给皇上扯后腿就已经足够好,可如今有个女子的做法告诉她:女人也可以做出于百姓有益的事业!
文皇后觉得自己心里滚烫,眼眶也热热的。
原来她读那么多书,有满腹的才华并不是像那些酸儒说的那样毫无用处。
周芷看见文皇后眼里爆发出的巨大惊喜,里面有可以称之为信仰的东西,也心中一动,将自己所做的事和盘托出。
其实一开始,她也没觉得自己会做出多了不起的事情来,只是实在不忍心那些女童生而受罪,一生苦痛,所以她费劲心思,力所能及的为这些女童做一些事。
如今看来,于那些孩子而言,或许是改变一生的机会。
齐篷写信告诉她,如今女子抚育院里欣欣向荣,有些原本年纪较长的孩童已经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不用再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生计而随随便便潦草嫁人,随后延续自己苦痛的一生。
她们有了立足的资本,更有了向上托举自己的能力,无论嫁不嫁人,都有过好自己的生活的能力。
“禀皇后娘娘,女子抚育院并不只是单单给那些孩子们提供衣食,供养她们长大,而是请了女先生,教导她们,例如针织女工,识文断字,账房计算等等,等她们以后出了抚育院也能凭借自己学到的知识过得很好。”
她没有让那些女先生教导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而是因势利导,教的都是些实用的,无论这些女孩子们以后是去做绣娘,厨娘,或者给别人当女夫子,都有了养活自己的生计。
文皇后眼睛越听越亮,迫不及待的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如何会有这样奇思妙想的想法?
自古以来,女子不能入朝为官,没有上升的途径,最好的莫过于嫁个有能耐的男人,生几个聪颖的孩子,这就是成功女人的一生,但现在有人告诉她,女人可以不靠生孩子,嫁人来实现自己的一生,并且能够切实可行的做到。
“回娘娘,我一直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她们所有的生活都安排好,不如给她们一个奋斗的目标,让她们知道凭自己的能力也能过得好才最重要。”
其实她一直觉得人活着总得有个奔头,要不然一天天的熬日子,好好的人也熬坏了,特别还是那些没有父母,心思敏感的孩子,更应该有自己的内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