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住首楞严三昧 > 第六讲(第2页)

第六讲(第2页)

壬二、喻明降伏

【第六讲图,评论区查收】

好,我们看第二科,喻明降伏。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理,说明降伏妄想的方法。

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佛陀告诉阿难说,正如你阿难尊者所说的,你真正爱乐三十二相的过程,是由于心目的关系。你是用眼睛来取相,然后再用第六意识来加以分别,产生很多的想法,所以才产生行动出家的。你如果不能够真正了解心目所在的处所,你就不能降伏它的烦恼。

我们今天要降伏攀缘心,你一定要知道它在哪里。你说:诶,攀缘心是生死的根本,我想把它消灭。但是到底攀缘心在哪里呢?如果你连它的处所都找不到,你怎么消灭它呢?这个道理讲出一个譬喻,说有一个国家很大,这当中有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有一个困扰,就是他的珍宝经常丢掉。虽然他的国家很多珍宝,但是经常被盗贼侵入,就把珍宝给夺走了。后来国王实在受不了了,下定决心要兵来讨伐,消除这个盗贼。但是这个国王在出兵之前要知道一个重点,就是这个盗贼在哪里。他藏在哪里呢?尽管你这个军队很厉害,很会打仗,打敌人,那么敌人在哪里你要先找到啊。这是一个譬喻。

我们看总结。合法,“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其实盗贼就是在我们这个六根门头,在心目当中。我们解释一下。

蕅益大师说,这个国王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说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来我们的本性就具足无量无边的性功德,说这个国王本来有很多的珍宝。这个国王又依止一个国土,这个国土就是六根,在国土六根当中产生了盗贼。这个盗贼有两种:一个是外贼,一个是内贼。外贼就是六尘的境界,这些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贼。六尘的活动去刺激了六识,这个六识就是内贼。六尘、六识两个交互作用,是在哪里作用呢?就在六根里面活动。在这个国土中活动,最后伤害的是谁?伤害的是我们的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个国王的功德,一天一天地被遮盖了。

我们知道这个贼,有内贼跟外贼。我们讲外贼是六尘,内贼是我们内在的六识,我们的分别心。我现在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阿难尊者去托钵,遇到了“盗贼”破坏他出家的功德。第一个“贼”是什么呢?是摩登伽女。摩登伽女用咒术来诱惑阿难尊者,这叫外贼。第二个,阿难尊者他遇到这个外贼的时候,他产生了内贼,他的烦恼开始活动。内外和合就造业了。那么这个问题错在哪里?你说这个事情是摩登伽女错,还是阿难尊者错呢?说我们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我们内心错?

蕅益大师说,内贼不生,外贼不会生起,色不迷人人自迷。你不能够说外境有错,因为外境它没有自性,它只是一个业力的显现。你内心如果不动,你如果安住在真如本性,这个外贼是没办法真正伤害你的。所以蕅益大师说问题在这个内贼。六根当中的第六意识的攀缘心,这个是内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地方是把它攀缘的相貌先标出来:使令你生死流转的,就在你六根当中有六个贼。六个贼当中以第六意识作主,这是贼王。它是破坏我们功德的一个贼,它是一个过失的根本。

好,先把这贼找出来以后,就开始要破了。

壬三、牒其内执。分二:癸一、正牒。癸二、立例。

我们看“壬三、牒其内执”。这个“牒”,就是很明白地指出来。内执,他内在执着的处所。这地方有两段:第一个正牒,第二个立例。

癸一、正牒

【第六讲图,评论区查收】

先正式地指出它的相貌:

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就把这个处所标出来。

佛陀说,我现在问你,你今天之所以受到摩登伽女的灾难,之所以内心当中产生盗贼——就是你六根门头的第六意识的贼,那我问你,这个贼到底在哪里?心跟目在哪里?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这个道理很简单的。他说,这个世间上有十种凡夫众生(异生就是凡夫)。我们讲圣人叫同生性,凡夫是异生性。因为凡夫他的心是受外境的刺激产生很多的妄想,每一个人妄想不同,业力也不同,果报也不同,叫异生。其实这十种异生,具足来说是有十二种,这个地方是简略了。我们把它讲一下。

十二种是哪十二种呢?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有十二种。这一切的有情众生,这十二种的种类,都是认为我们这一念的攀缘心是居在身体之内的。怎么说呢?您看纵然像佛陀,您看您的眼睛像莲华一样,也是在佛陀的脸部上面。所以我今天观察我的眼睛,这个所谓的浮尘根,是由地水火风四尘所成——浮根是所成,四尘是能成——地水火风所成的这个眼根也是在我的脸上。我心中的意识分别心,这个攀缘心,就在我的身体之内。

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这个攀缘心,这个内贼在哪里?阿难尊者说,在我的身体之内。先把他执着的相貌标出来。佛陀就安立一个例子,先把例子讲出来,再破斥。

癸二、立例

【第四讲图,评论区查收】

我们看这个例子。先看第一段: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只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只陀林,实在堂外。

既然有这个心,它就有它所见的境。我们看:佛陀告诉阿难说,你现在是坐在如来说法的讲堂——在只陀林,只树给孤独园里有很多的树林,树林当中盖一个很大的精舍当讲堂。你阿难尊者就坐在如来的讲堂当中,你从这个讲堂通过大门、窗户向外观察,看到外面很多很多只陀太子所布施的树林。这个树林到底在哪里呢?问这个树林所在的处所。阿难尊者说,这个道理很简单的。他说:世尊啊,这个广大的楼阁,这个清净讲堂,它的位置是在给孤独园的中间,树林是在讲堂之外。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这里有一个能见跟所见,能见的是阿难尊者,所见的是讲堂跟树林。所以这个所见有内境跟外境,有内在的所缘境跟外在的所缘境。什么叫内在的所缘境呢?讲堂是内在的所缘境,因为阿难尊者在讲堂当中,所以讲堂是他的内境,内在的所缘境。通过讲堂看出去外面,这个树林是外在的所缘境。我们要把这个境分成内外来说明,先把这个按定好。

好,再看他看到的次第。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佛陀说,阿难尊者你现在能够看到东西,是能见。那你到底先看到什么呢?它的先后次第是什么呢?阿难尊者回答说,世尊,我在讲堂当中,当然先看到讲堂内的境界。我在讲堂当中,先看到佛陀高高坐在法座上,看到佛陀然后看到听法的大众。我看到整个讲堂内在的境界,然后再通过窗户往外看,看到外在的境界,是种种的树林。当然是先看到内境,再看到外境。阿难尊者就这样回答。

我们看佛陀怎么说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