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住首楞严三昧 > 第三十八讲(第3页)

第三十八讲(第3页)

【图四】

我们看第一段。“藏性”,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即”,就是当下,就是地大的体性。现前一念心性的体就是地大的体,只是它的作用不同而已。这当中有三段。

壬一、破妄执

第一段,破妄执,破除我们对于地大因缘和合的这种妄执。

我们先看第一段的总标。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这一段,佛陀先用小乘的析色归空的法门来加以说明地大的相状,用小乘的法门。佛陀说“汝观地性”,就把这个所观境——地大的性质标出来。身为地大,它比较粗显的就是大地。你看,一切万物依止大地而住,这个大地是最大的。它最小的单位,我们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就是空中的微尘。就举现实存在的大地跟微尘来作一个大小的比况。

这以下讲到我们从比量分析所得到的一个地大。前面是现量,这以下讲比量。我们把这个微尘分作七分。空中的微尘分成七分,它的七分之一叫做极微尘。把极微尘再七分,得到七分之一,叫邻虚尘,这个就是地大的最小单位了。

所以,这个邻虚尘是怎么来的呢?“析彼极微,七分所成。”把微尘分成七分之一叫极微尘,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就变成邻虚尘。而身为邻虚尘,它已经是色的边际之相,是色法的最小单位了。“更析邻虚,即实空性。”假设我们把邻虚尘再分成七分的话,就变成了虚空之相了。

这个是佛陀引用小乘的方便教法“析色归空”的法门,这以下正式地破除。其实,佛陀在讲空的时候,因为小乘行人的根机不够,所以讲这个方便教。但是到《楞严经》的时候,对析色归空的法门正式破除。

看第一段。

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

这个地方是,破除虚空是不能和合而成为色法的。说阿难,假设这个微尘是可以通过种种的七分之一、七分之一的分析而变成虚空,那么也可以说,虚空也可以合成色相。因为,既然色相可以分成虚空,那我把七个虚空加起来也可以合成色相。这个道理应该才合理。

那么,“汝今问言”,你说因为四大和合故,而出生世间种种变化相。佛陀其实在破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是阿难尊者前面所提的疑问。如果因为四大的和合出生世间的依正二报,那我问你,你应该观察,一个邻虚尘要用几个虚空才能够把它组合起来?你前面说,把邻虚尘分成七分之一就变成虚空,那么反过来,我们把七个虚空组起来是不是可以构成邻虚尘呢?你总不能说一个邻虚尘而构成一个邻虚尘。一加一等于一,这不合道理。所以说,既然虚空不能组合成邻虚尘,你就不能说邻虚尘可以分析成虚空。这是说明空不能成色。

这以下说明,分析色尘也不能成空。

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假设我们把邻虚尘七分之一,把它分析而显现了一小片的虚空。我们说,这个邻虚尘,最小单位,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就构成一小片虚空,那我问你,“用几色相合成虚空?”那么这么广大的虚空,到底要多少的邻虚尘才能构成这么广大的虚空呢?你把邻虚尘分析了,产生一小片虚空,那么整个广大的虚空要多少邻虚尘才能够分析出来呢?

“若色合时,合色非空。”是故,当色尘和合的时候,所合成的是色尘,而不是虚空。色合色,那是色,色尘跟色尘加起来应该是色尘而不是虚空。同理可知,空合空也是形成虚空,空跟空合不能构成色法。所以,“色犹可析,空云何合?”色法尚且可以分析,虚空又怎么能够加以组合呢?它是无形无相的。

所以,这个地方正式破除因缘和合的道理,说虚空不能和合成色尘,色尘也不能分析而构成虚空。其实,因缘和合都是方便说,这对诸法的生起,都没有讲到它的真实的根源。那么这样子讲,说这个尘、这个地大的坚性不是虚空组合而成,那么这地大是怎么来的呢?

壬二、显理性

我们看经文。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佛陀说,阿难!你到现在还不知道,其实这一切法的根源就是如来藏性。在如来藏性当中有两种情况:

所谓的“性色真空”。在如来藏当中,地大之性是本自真空的,所谓因缘性空的道理。这个地方讲到“色即是空”。

“性空真色”。虽然它本性是空,但是它却具足了十法界地大的潜在功能,就是“性空真色”。这个讲因缘即假,我们这一念心本来就具足地大。

“具足”的意思,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就是它无形无相;即假,就是它具足了十法界的潜能。而这种即空即假的道理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

什么叫做“本然”呢?就是本来如此,不是经过造作而有的。它本来就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法尔如是。这个是指它的本质来说。

从量来说,是周遍法界的。这个地大的性具,是周遍整个十法界的,没有一个地方不遍满,都是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整个地大是我们一念心本来具足的。这个地方显它的体性,性具。

那本来具足,是怎么显现出来的呢?这以下显它的相用。“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现。”这段经文,蕅益大师分成三段:第一个讲心,第二个讲量,第三个讲业。我们先看第一段的心。

地大之所以显现,跟众生内心的迷悟是有关系的,与你的智慧浅深有关系。第二个,跟你的量有关系,由于智慧的迷悟不同,产生一种染净的思想。第三个,由思想而带动了身口的造业,最后就把地大显现出来。

你刚开始一定是迷于因果的道理,你忘记了造善创造安乐的果报、造恶创造痛苦的果报。由这一念的迷惑而产生了一种邪恶的思想,去造杀盗淫妄,最后现出了地狱的刀山油锅的地大。所以我们最初的出点,就是那一念心的迷惑,然后产生邪恶的思想,然后产生罪业。由这个业力熏习真如,最后就循业现。

壬三、斥迷惑

所以,我们作一个总结。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所以,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假设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因缘,只是因缘,因缘当然不是说错,因为你说因缘生、因缘灭,但它从什么地方来?诸法的根源没有找到。你说外道的自然更糟糕,失去了真如受熏、循业现的妙用——随缘的妙用。说是因缘,失其不变之体;说是自然,失其随缘之用。这都是我们虚妄分别心的计度产生的,只有言说上的作用,没有真实义理的存在。

我们前面讲到四科的时候,佛陀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是从什么地方来。佛陀前面对来处是讲否定的,它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也不是这样来,也不是那样来,但是从哪里来,佛陀绝口不提。有没有感觉到?前面在四科的时候,诸法从哪里来,佛陀是没有谈,是否定的,反正不是从这个地方,也不是从那个地方来。

到了七大的时候,佛陀就很明确地讲出来,一切的外境是你的心显出来的。你先有一个思想,然后开始造业,造到一定的力量的时候,你自己的心把外境现出来让你自己来受用,就构成一个自作自受,无不从此法界流。等到这个因缘结束了,无不还归此法界,又回到你的真如本性,就构成我们生命的相续。就像一个大海,大海创造一个水泡。这个水泡从哪里来?当然从大海而来。等到水泡结束了,又创造另外一个水泡。

这样就构成一个所谓的因缘跟真如的互动。我们从真如当中变现一期的生命,这个生命最后又回到真如。这个就是所谓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现”的道理。这个地方,佛陀把这个本性开显出来。

喜欢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dududu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