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卫雨氲每天都在宣传。
有个小朋友自豪地对卫雨氲说:“雨氲奶奶,我爸爸以前骑摩托车从来不戴头盔,我监督他之后,他现在每次出门都会戴了。”
随着卫雨氲的努力,村里的交通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村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农用车都能按照规定停放,孩子们也不再在马路上玩耍。
然而,卫雨氲并没有满足于此。她现村里通往县城的新公路上,由于没有交通信号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卫雨氲找到了辰辰说:“辰辰呀,咱们得想办法在这条路上设置一些简易的交通信号灯或者警示标志,不然太危险了。”
辰辰皱着眉头说:“奶奶,这可是个大工程,得不少钱呢。咱们村里可没这么多资金。”
卫雨氲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我们可以先动村民们自筹一部分资金,然后我再去联系一下交通管理部门和一些慈善机构,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援助。”
于是,卫雨氲开始动员村民们。她在村里的广播里呼吁:“乡亲们,咱们村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没有交通信号灯,这对大家的安全是个很大的威胁。大家每人出一点力,我们就能凑齐资金设置信号灯了。”
村民们纷纷响应,大家你一百我五十地开始集资。卫雨氲也积极地联系交通管理部门和慈善机构。经过她的努力,交通管理部门答应提供技术支持和一部分资金,一家慈善机构也愿意捐款资助。
很快,简易的交通信号灯和警示标志就在公路上安装好了。村民们看到这些变化,对卫雨氲更加敬重。
在这个过程中,卫雨氲也没有忘记村里的老人和弱势群体。她组织志愿者在集市日专门护送老人过马路,为视力不好或者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特殊的交通安全帮助。
有一位失明的老人感激地说:“雨氲啊,多亏了你,我以前都不敢出门,现在有你们帮忙,我也能去集市上逛逛了。”
卫雨氲的事迹在附近的乡村也传开了,其他村的干部纷纷前来学习取经。卫雨氲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们,她希望更多的乡村能够重视交通安全。
有一次,一个邻村的村长来考察后说:“雨氲奶奶,您真是了不起。我们村也想请您去给我们的村民讲讲交通安全知识呢。”
卫雨氲欣然答应:“没问题,只要大家愿意听,我很乐意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雨氲在乡村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越做越好。她不仅改变了自己村里的交通状况,还带动了周边乡村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
尽管在乡村的工作很辛苦,条件也比不上城里,但卫雨氲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了。她每天和乡亲们在一起,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自己工作的价值。
她经常对乡亲们说:“我回来是做对了,这里才是我真正能光热的地方。”
而在城里,丫丫也经常打电话关心卫雨氲。她会给卫雨氲讲述城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新进展,也会关心村里的情况。
“妈,您在村里过得怎么样?乡亲们都还好吧?”丫丫在电话里问道。
“丫丫啊,我在村里过得可好了。乡亲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现在村里的交通状况越来越好了。”卫雨氲欣慰地回答。
在村里,卫雨氲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后,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交通安全意识深入到村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她现,仅仅依靠宣传站的集中宣传和偶尔的活动还不够,得想办法让交通安全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卫雨氲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决定在村里举办一场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竞赛的题目涉及各种交通规则、交通安全常识以及村里常见的交通场景应对等。她希望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激村民们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辰辰,辰辰非常赞同:“奶奶,这个主意太棒了。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品,这样大家肯定会踊跃参加的。”
于是,两人开始精心筹备竞赛。他们在村里张贴了海报,通知大家竞赛的时间、地点和规则。海报一贴出,就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民们纷纷开始准备,有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复习交通安全知识,有的则互相出题考验对方。
竞赛当天,村小的教室里坐满了前来参赛的村民。卫雨氲担任主持人,她看着台下一张张热情的面孔,心里充满了期待。
“第一题,在咱们村的道路上,农用车辆应该靠哪边行驶?”卫雨氲问道。
一位大叔立刻举手回答:“靠右边行驶。”
“回答正确!”卫雨氲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