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水陆俱下,三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四徐扬青兖并向秣陵,五巴汉水师奇兵出其空虚。四路一奇兵,这是灭吴之战的基本方略。”
光影入户,金黄色错落的光中游动着无数尘埃。王蓝田移动的指尖打破了它们的悠游之态,使得一切都变得慌乱急躁。
在这片混乱中,马文才似乎看见了一张描绘着地形山川,标记着城池村落的舆图。
“秦呢?”王蓝田略一抚了下袖上褶皱,手又一一点过方才指过得地方,“太元二年,秦取益、梁二州,以及汉沔。
“太元三年,秦围襄阳,秦将彭超攻彭城,秦将毛盛等军之襄阳动略淮阴、盱眙,与彭超合势。
“太元四年,秦取襄阳、彭城、下邳、淮阴。
“紧接着秦围攻晋朝北府兵于三阿。谢玄将军救三阿,胜。秦军退至淮北。此后一年,秦国苻洛、重反叛,苻坚平叛分氐族镇守关东。”
王蓝田:“至此,益州、梁州、襄阳、晋之夏口对应的是现在汉沔。徐扬青兖四州,秦占了彭城(徐)。攻击三阿试图攻下扬州被谢玄将军阻拦,即便如此但也占了下邳、淮阴以作策应。于此同时,秦亦有水师,欲效仿灭吴之战自益州顺流而下,直入金陵。”
听完她的分析,众人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如此看来,秦军所攻占的州郡确是与灭吴之战所行战略相似。
王蓝田:“秦分四路,辅
之水师奇兵。所攻诸城与灭吴之战几乎重合。如此说明,秦军南侵是以百年前的晋灭吴之战为根据,军事部署亦以之为蓝图。
“我若为主帅,在施以离间之计,挑动秦内政乱后,再奉上一册灭吴之战的战略图,便是直言告诉苻坚,他的南侵计划不过就是泥古违今,生搬硬套罢了。
“政乱,人心不和。这时若还举全国之力挥兵南下,无异于自掘坟墓。
“窃以为,秦国不会。若此时晋派使臣与秦协议停战,于两国、两国百姓,不失为上选。这便是莫学生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众人神色复杂:“……”
“不容易啊!我还以为你会说趁着敌方内乱,直接打回去呢!”陶渊明面无表情地感叹了一句,“没想到最后还记得提一句百姓,不容易啊不容易。”
“你怎么就笃定秦国不会来犯?”有学子问,“如果他们丧心病狂,斩了来使,你又当如何?”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若真到这一步……”
王蓝田捋平袖口:“秦有南侵之愿,我晋朝儿郎自有北伐之志。他们欲以水师顺流而下,直捣黄龙。那我军又怎能只作守城之兵?”
“那我们不妨……”
王蓝田一顿,她想起明朝开国皇帝由南向北,完成统一时的战略布局,稍作改动,说了出来:“以青州为据,撤其屏蔽;旋师豫州,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
“
然后进兵长安,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一统北方。
“敌众我寡又如何?领兵之人又不是韩信,多多益善。
“兵多兵少,且看将帅如何筹谋布局。上阵杀敌,且看军心如何!
“两军将帅各有千秋,然我军北伐之心定远胜秦军!原因有二。
“晋为正朔,乃正义之师,为国而战,此为其一。
“淝水一战本只是一场战役的失败,却致使秦国整个军事后方的瓦解,死于踩踏的人数远超于战亡的人数,尤是可知,秦军人多,不过是新发之卒,散处道途,并未形成战斗力。此为其二。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战胜战败的缘由有时可能只是一句:‘秦兵败矣’。
“训练有素的兵将在此时,便显出优势来。然倘若兵卒皆是被迫上了战场的乌合之众,那即便是帝王坐镇,也难逃败局。”
今日天气晴好。
虽然风势略大,将学堂北向的竹吹得簌簌作响。竹叶摇摇欲坠,竹身挺拔如常。到应了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众学子出神地望着王蓝田。此人身着青衿,头戴帻巾帽,端得是气定神闲,从容不迫。所论之言,句句扣人心弦,振奋人心。
王蓝田稍作停顿,斟酌了下,继续道:“方才所论,皆是在学生已知道众多信息的前提条件下,倒推而得。
“若是真在那时,各种有用
的无用的信息纷沓而至,想要在无数信息之中,掌控全局,周密部署,难!
“而谢玄救三阿君川之捷、桓冲攻襄阳使秦军南侵之师疲于奔命。桓、谢上下策应,彼此呼应,内外同心,不失为当时的最优解。
“至于秦军大败,为何不乘胜追击,重拾旧山河,其中缘由甚多,也不便剖开细说。”
说到这里,王蓝田向陶渊明拱手:“陶先生,学生说完了。”
复又向马俊升行一礼:“请马大人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