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迷人的老祖宗都是我爹(汉)笔趣阁 > 104三合一含7000营养液加更(第4页)

104三合一含7000营养液加更(第4页)

卫无忧笑了笑。

他本来就想给刘彻引荐个人,这一问倒是免得

他主动开口了。

小萝卜丁道:“旁的先不说,这甽垅轮种的代田法可不是我的主意。庄内有位招贤令召来的年轻人,名叫赵过,这法子就是他想出来亲自下田实践的。”

说来也巧,这个赵过是自己毛遂自荐来庄子上的。

此人尚且年轻力壮,到庄内之后,却是一心沉迷务农,卫无忧都没见过几次面。

后来,有一次在田间碰上一闲聊,听着这人描绘的新式种田法,小萝卜丁越听越迷惑——

怎么这么像是代田法?

再一问名字,才知道撞上代田法的发明者赵过了。

赵过对粮食耕种和产量的理解,完全就是卫无忧最需要的志同道合的队友。

历史上,这位直到武帝末年时期,才被任用为治粟都尉,专管生产军粮相关事宜。

这一回,他希望赵过能早些为大汉派上用场。

刘彻果真对赵过产生了兴趣,原本打算从小无忧身边把人要来,放在朝中做些事情。但想起今晨大司农那番无耻发言,皇帝陛下又临时改了主意:“就叫他跟着你吧。”

猪猪陛下说完,意味深长看了小萝卜丁一眼。

朕可是发现了,跟着你才能做实事。

卫无忧:“……”

*

抗旱灌溉的事情,很快就交给下头的人去做了。

卫无忧在洛河沿岸多处开设“溪井”的举措进展很顺利。

匠奴们在河水边凿上深坑,坑的四壁用石块和松木垒砌成“井”字形,以松木做梁柱,开朝向河水饿

开口处用木石覆盖,防止河沙淤积。

因为溪井水深,这时候再架设水车,便可以进行取水灌溉了。

不过,这一举措也仅仅是为靠近河岸边的农田解决了燃眉之急,更偏远处的旱地,还是需要老百姓自己挑水。

只不过水源不再短缺了。

知道这些事情之后,皇帝陛下似乎终于从沉迷征战的爽感中拔头出来。他坐在未央宫沉思了一夜,第二日早朝,便下命朝臣们集思广益,想想如何能更好地利用洛河水。

这事儿不设限,按照刘彻的意思,只要你能想出辙,你就是这项目老大。

没过几日,有个叫做庄熊罴的人上书,建议开渠引洛水入田间灌溉。

此举是个大工程啊,朝臣们提起又要花银子,瞧着都有些不乐意。

刘彻哼笑一声,又甩出一份万民请愿书:“看看吧,这是怀德、重泉两地的百姓上书,他们愿意亲自开挖一条渠,引洛水灌溉重泉以东的地界。”

大部分耽于田间的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于是,那张纸上,被密密麻麻按满了大小不一的手印。

随着皇帝陛下手一扬,纸页悠悠飘落在地上,轻于鸿毛,却像是一块巨石,压在了刘彻心间。他扪心自问,怕是算不上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但是,亲眼看到万民之心赤呈于面前,叫他不得不想着,要做些什么。

这一纸请愿书,彻底叫朝中反对的声音平息下去。

是日,刘彻雷厉风行,下旨征

调一万余人开渠引水,并亲自给此渠命名为“龙首渠”。

卫无忧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吃着手中的冰乳酪。

他垂下头,掩住眸中震惊和热血。

没想到几个小建议,竟然提前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龙首渠”的开凿时间。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

著名的井渠法,就是汉代人民在开凿龙首渠时发明出来的。

不过,很可惜的是,龙首渠经过十余年修建,最后初建还是失败了。后来,直到北周再开龙首渠以利灌溉;而唐朝的水利学家姜师度更是在此基础上引黄河水灌溉,惠及六十余万亩良田。

可以说,龙首渠的建成,至少将四万公顷的盐碱地变成上等良田,如此一来解决的不止是农田缺水问题,更是粮食产量,一方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

想到这里,小萝卜丁暗下决心,得先一步找出龙首渠初次建设失败的原因,结合后人智慧经验,让它更快更好地竣工!

……

仲夏正热的时候,霍去病和卫青先一步回京了。

天气炎热,路途遥远,大军仍驻扎在陇西郡郡治狄道,等候京中下一步指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