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画村>从知否开始笔趣阁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卫辰双手负后,迈着读书人背书时的矩步缓缓开口,吐字清晰,没有丝毫滞塞停顿之处。

“也征相不国敌,也下伐上,者征。矣之有则,此於善彼……”

当卫辰一字不错地背完一篇《孟子尽心下》时,在场之人都听得张大了嘴巴,满脸不可置信的神色。

这小子,真的是在倒背《孟子》啊!

孙志高犹自不信,当下找来一本《孟子》,与卫辰所背的一字一字地对照,结果却是全对。

“……乎国吾利以有将亦,来而里千远不叟:曰王。王惠梁见子孟。”

最后一个字落下,满堂皆静,众人都满脸震撼地盯着卫辰,有心之人则悄悄去看王学政的脸色,屏息等待着他的评价。

王学政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少年人,可有趁手的卷子在身边,拿来与本官一观。”

石楷和盛维闻言俱是大喜,知道学政大人已经认可了卫辰的才学,这是要对卫辰进行更深一步的考校了。

第12章诗以咏志

王学政向卫辰讨要卷子,并不是说要看卫辰以前考试的试卷,而是要看卫辰的诗文。

大周士子通常都会预备这样一份卷子,选取自己最满意、水平最高的诗文誊录在上面,随时备师长查阅考校。

有时候,就是这么一份薄薄的卷子,就可以成为一名士子平步青云的晋身之阶。

卫辰学习四书才不过半月,虽然已经将四书全都倒背如流,但也只能算是粗通经义,想要靠这点儿学识作出一篇像样的时文来,却是有些难了。

而且卫辰早有耳闻,本省学政王文清乃是庶吉士出身,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散馆出任御史,后由天子钦点为江南道学政。

这等人物,称一句学贯古今、文章华国都不为过,眼界必然不是一般的高,卫辰的时文想要得到他的青睐,无疑是难上加难。

既然时文不可取,卫辰干脆就舍弃了这条路,一心专攻律诗。

反正卫辰现在才十岁,年纪这么小,不会写时文也是情有可原。

虽然眼下八股文是科考主流,乡试、会试都不考试帖诗,但县试、府试、院试这些考试偶尔还是会考的。

这次学政考校并不是正式考试,因此卫辰也不用严格按照试帖诗的要求来写,只需作一首短小精悍的小诗展示自己的才情即可。

那么,选什么诗好呢?

卫辰当即就在脑海里搜刮了一阵。

首先,文字要平实隽永,不需要太多用典,否则就是班门弄斧了。

其次,要符合自己贫寒学子的身份,主题要乐观向上,不能怨天尤人,满腹牢骚。

确定了这两点之后,可选的范围就缩小很多了。

……

讲堂内,王学政翻开卫辰递上来的卷子,粗略扫了一眼。

卷子用的是上好的竹纸,上面有一首七言诗,还有两行七言对子,这是卫辰觉得只有一首诗太过单薄,拿来填充卷面的。

王学政见那两行对子虽不甚出彩,但合辙押韵,对仗也算工整,当下点了点头,又看向卷子最中间的那首七言诗。

“竹石?”

王学政看见诗题,便知这应是一首咏物诗,不过咏竹之诗他见得多了,这咏竹石之诗,他却是第一次见到。

王学政不由来了几分兴趣,定睛继续看了下去。

不多时,王学政读完全诗,闭上眼细细品味了一番,忽然睁开眼睛,一拍大腿,崩出一句:“好!”

身旁的冯知县见王学政这般欣喜,顿生好奇之心,当下也凑了过去,只见那卷子上用方正小楷写着: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王学政转头笑眯眯地问冯知县:“谭台兄,听闻你师承诗坛大家山农先生,素来颇有诗名,不知你觉得此诗如何?”

冯知县将卷子交还给王学政,意犹未尽地啧啧两声,这才道:“此诗简易明快,言

近旨远,实乃难得的佳作!”

王学政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吩咐手下将卫辰的卷子传阅众人。

众人见王学政和冯知县都称赞卫辰的诗,早就心痒难耐,想要一睹此诗真容,纷纷凑了上去。

这些人里,有衙门的书吏,有宥阳本地的缙绅,还有两位上官的师爷幕僚们,自然不乏识货之人,看到这首《竹石》,一个个都是频频点头。

“好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真是将劲竹的刚毅刻画得淋漓尽致!”

“着墨于竹,兼及于石,竹劲石坚,风骨绰然!”

“任你风吹雨打,我只傲然独立,此真君子之风也!”

听闻这些文人对卫辰的诗作交口称赞,众人再看向卫辰时,眼神已是充满了震惊与羡慕。

本朝文风极盛,能写出这首诗水平的人不仅有,而且不少,但年仅十岁,就能有这般惊艳的才情,却是闻所未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